来源: 农视网 2025-11-07 22:09:47
时值立冬,心有暖阳。浦江之畔,一片生机。11月6日,由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上海市长宁区商务委员会、上海市长宁区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上海黄浦江南品牌文化促进中心联合主办,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安徽云尖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第二届长三角国际品牌创新发展大会暨2025全球肉牛数据交易大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本次大会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作为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重点配套活动,大会以“品牌引领 数链全球”为主题,聚焦破解全球肉牛产业供需对接难题,探索以数据赋能品牌升级的新路径。
据悉,2024年中国牛肉消费量突破1070万吨,肉牛存栏量稳定在1亿头以上,年均消费增速保持4%以上。然而,面对年均280万吨的进口需求,行业仍缺乏实时、可信的全球供需数据,导致“买贵卖贱”频繁发生,成为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隐形墙”。
本着重塑“全球牛肉交易透明化”的初心,在现场300余位来自政府、金融机构及国内外企业代表的见证下,由安徽云尖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打造的“全球肉牛数字资产交易服务中心”平台在大会现场举行了启动仪式。平台定位于“产业赋能者、交易结算专家、金融连接器、品质守护官、政府智库专家”,通过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养殖、加工、贸易、金融、消费提供全周期、一站式数字服务,旨在把活牛转化为可确权、可定价、可流通的数字资产,首次将“数据+金融”模式系统引入肉牛产业。

开幕式上,上海市长宁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罗清致欢迎辞,上海市长宁区副区长赵永尊作长宁区投资环境推介,向与会嘉宾展示区域特色产业、营商环境与多元文化魅力,邀请大家落户长宁,汇聚长宁。与会的多位领导嘉宾也发表了重要致辞,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程路谈到发展肉牛产业,他表示,面对机遇挑战,中国肉牛产业应在全球舞台上做出更大的贡献,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激活三大关键引擎,第一是充分释放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民营企业是中国肉牛产业的中坚力量,我们需进一步为民营企业松绑赋能,支持其在育种创新、品牌建设、国际合作中担当主角;第二是构建和融入多层次国际合作联盟,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协同发展方为方向;三是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区块链的技术,在养牛产业上游端、中游端和消费端发挥作用,使生产者能够科学、高效的发展养牛产业,让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
农业农村部原国家首席兽医师、中国乡村发展协会执行副会长李金祥在主旨发言中提出:一是建立统一的全球肉牛数据标准与互认体系;二是深化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三是创新“数据+金融”服务模式,激活交易活力。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齐飞强调,建设全球数字肉牛交易服务平台,既是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服务农业强国战略的责任担当,也是数字赋能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
大会现场,安徽云尖科技联合通辽城市发展集团、广州启开鸿科技发布首款“牛保姆”智能养殖机器人。该机器人具备AI动态识别、24小时环境监测、精准投喂、疾病预警等功能,可替代30%以上的人工巡查工作量,无论是从溢出效应和观赏感觉,一下子撅住了现场观众的眼球,也标志着传统的养牛产业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数智型转型升级。

来自巴西、阿根廷、新西兰、老挝等国的肉牛供应链企业与国内内蒙古、新疆、上海、安徽、河南等省市的龙头企业共同组建“肉牛产业数字资产国际联盟”。联盟将推动建立跨境数据标准、共享溯源体系及碳足迹评估模型,计划到2027年实现覆盖数十个国家的目标。
安徽云尖科技董事长杨艳军表示:“平台是一个以服务为灵魂的产业生态,不会替代产业链任何角色,而是集成最前沿的技术与服务,成为大家身边最可靠的‘数质合伙人’,让每一头牛的价值都被精准衡量,让每一个市场机会不被错过。”
同期,大会围绕‘数字化赋能肉牛产业未来’与‘肉牛产业区域化发展’为主题开展了两场圆桌对话,多位专家学者、商界同仁进行了深度讨论。
打破壁垒,共建共赢。全球肉牛数字资产交易服务中心,怀揣着“让每一头牛的价值被精准衡量,让每一个市场机会不被错过”的使命,正引领中国肉牛产业从“规模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