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知易行难”鸿沟,构建健康生活的自然生态

来源: 光明网 2025-11-12 11:10:02

在人类与疾病的漫长斗争中,我们从未停止过对健康本质的追寻。作为一名从事心血管外科数十年的医生,我亲手为无数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实施了手术。然而,我深知,一把手术刀可以挽救一个生命,却难以切断导致疾病的根源。这些疾病,大多与人们日复一日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健康生活方式的道理,简单到妇孺皆知;但将其融入血脉,成为自然而然的习惯,却复杂如一场微观世界的“核聚变”。它考验的不仅是个体的毅力,更是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构建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 胡盛寿

曾几何时,我们医学界也面临着一个类似的“永远50年”困境——人人都说健康生活方式很重要,但它真正在全社会普及,仿佛永远遥不可及。我们拥有海量的健康知识,各种“可穿戴设备”层出不穷,但慢性病的发病率依然持续攀升。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即便经历了心肌梗死这样的“生死警示”,其戒烟、运动、健康饮食的长期执行率依然不容乐观。这清晰地表明,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知”的灌输,并未能有效转化为稳定持久的“行”。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知易行难”的巨大鸿沟。它如同横亘在健康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道天堑。但我坚信,作为医疗领域的从业者,我们不能止步于指出问题,更要致力于搭建通往对岸的桥梁。我和我的团队选择直面这一挑战,因为破解这一难题,对民族健康和国家未来具有不亚于任何一项尖端科技的战略意义。

目前,推动健康生活方式的范式主要存在两种路径。一条是“知识中心”路径,核心是依靠专家、媒体进行大规模的健康教育,将知识单向“灌注”给公众。这条路径提高了认知率,但正如我们所见,知识与行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衰减效应”,它无法单独解决行为改变的深层动力问题。

而我和团队所倡导的,是另一条路径——“健康生态赋能”路径。其物理本质,是将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从一个依赖个人意志力的、痛苦的“自我克制”过程,转变为一个由周围环境、技术、政策和社会网络共同支撑的、自然而然的“生态养成”过程。这就像我们不再仅仅告诫人们“不要吸烟”,而是去营造一个“无处可吸、无友会吸”的支持性环境。

“健康生态赋能”路径的核心理念,是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行-信”闭环。首先,我们要让“知”变得更精准、更个性化。这依赖于一场评估革命。过去的体检,告诉你“有没有病”;未来的评估,是运用数据科学和智能技术,解读你身体的机能状态,预测你未来的健康风险。比如,通过智能图像识别,你餐盘中的食物能实时转化为能量和营养数据,让你对“吃”有直观的“知”。

基于这种精准的“知”,我们才能开出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生活方式处方”。无论是运动、营养还是心理处方,都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建议。运动处方会告诉你,基于你的心肺功能,什么时间、以何种方式、进行多大强度的运动最有效、最安全;营养处方会结合你的代谢特点,而不仅仅是计算卡路里。这一切,都有赖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赋能,让过去“看不见”的身体内部状态变得可视、可管、可控。

然而,处方开出只是开始。关键一步在于“行”的可持续。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实时反馈系统。例如,为糖尿病患者佩戴动态血糖仪,当数值异常时能即时提醒,就如同一个无处不在的“健康导航”,在行为偏离时及时修正。这种“行”之后的即时“反馈”,是强化行为、积累信心的关键。当人们亲眼看到健康行为带来的积极改变时,知识才会升华为信念,这就是“信”。只有形成了“信”,健康生活方式才能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最终固化为无需费力坚持的自觉习惯。

以前人们总说“养成好习惯太难”,现在这样的困局正在被打破。未来,一个成熟的健康生态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将是深远且普惠的。它意味着,健康不再是少数人凭借强大意志力获得的“奢侈品”,而是大多数人在良好生态支持下自然拥有的“日常品”。

健康的基石一旦夯实,其产生的能量是巨大的。它能从根本上降低社会的疾病负担,释放劳动力的潜能,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这不仅是健康领域的进步,更是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最基础的活力。乐观地估计,在未来10到20年内,随着技术成熟与政策体系的完善,这种“生态赋能”的健康促进模式将逐步成为主流,让健康的福祉“润泽”千家万户,照亮国家的未来。

“知行合一”,是我非常推崇的理念,也是我从事医学事业的哲学根基。医生的终极职责,不仅是治愈疾病,更是促进健康。唯有在解决“如何让人民更健康”这一根本难题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现代医学对于人类社会的特殊价值和存在意义,这也是多少代医学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如今,中国在公共卫生和健康促进领域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决心与智慧。我们现在回过头看,过去那些认为“生活方式的改变非医学主业”的观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就是“发展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的中国智慧在健康领域的生动体现。今天,中国在健康生态构建上的探索,正逐步走向世界舞台,将来我们会有更多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为全球公共卫生贡献力量。

健康中国的曙光已在地平线上显现,我和我的团队也将继续全力以赴,秉持“知行合一”的信念,迎接一个由健康生活方式照亮的美好未来。

(文章系根据胡盛寿院士在第五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大会上的内容,记者张梦凡采访整理。来源:科普中国-科学报国正当时)

[ 责编:肖春芳 ]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