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来源: 经济日报 2025-11-14 09:08:05

广义货币(M_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保持较高水平、贷款规模合理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贷款利率保持低位……中国人民银行11月13日公布的10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显效,货币金融条件相对宽松,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坚实支撑。

融资渠道日益多元

初步统计,今年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72万亿元,同比增长8.5%;前10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83万亿元。

据市场人士测算,今年前10个月,政府债券累计发行规模约2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近4万亿元,企业发债融资也高于去年同期。“国债和特殊再融资债券等政府债券发行进度较快、企业债券发行热度较高,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形成重要支撑。”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从去年的1万亿元扩大至1.3万亿元,首发时间比去年提前约一个月,发行完毕时间也相应提前,体现出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及需求拉动的支持,也带动了社会融资规模增长。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加大政府债券发行规模,能够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助力扩大需求、支撑经济。同时,不少政府债券用于置换融资平台债务、清理拖欠企业账款等,有助于经营主体缓解资金压力、减轻债务负担,为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货币供应量保持较快增长,资金活化程度提高。10月末,M_2余额335.13万亿元,同比增长8.2%;狭义货币(M_1)余额112万亿元,同比增长6.2%;流通中货币(M_0)余额13.55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前10个月净投放现金7284亿元。

“金融总量保持合理增长,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王青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和金融市场的创新,企业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从过去更多依赖银行贷款,转变为综合运用债券、股票等更丰富的市场化融资方式。相应地,社会融资规模结构也逐渐发生变化。因此,通过社融观察金融总量,能更清楚看到资金支持的整体力度,也能了解不同融资方式的构成。

贷款利率保持低位

前10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97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739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17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26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79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34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32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975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85亿元。

在贷款规模保持合理增长的同时,贷款利率也保持在低位水平。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8个基点。

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是货币条件比较宽松的重要体现。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近年来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低位下行,说明货币条件比较宽松、资金供给比较充裕,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带动下,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为经营主体纾困解难、注入信心,不仅让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生产研发、稳步发展壮大,也有助于激发消费潜力、畅通经济循环。

随着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工作进一步推广,企业融资成本更加阳光透明,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感持续提升。山东烟台某物流公司因扩大业务规模,需要申请500万元贷款,企业通过填写《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清单》后,评估费、抵押登记费、保险费等费用共计1420元均由银行承担,企业无需支付任何附加费用,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较之前询价结果低0.4个百分点。

此外,随着消费贷贴息等政策落地见效,个人利息负担进一步减轻,有助于支持增强消费能力、培育消费需求。

积极效应不断累积

近年来,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和M_2增速总体上保持在8%以上,高于同期名义GDP增速约4个百分点,社会融资成本持续处于低位,利率水平低于5%左右的潜在经济增速。

温彬分析,从量、价两个维度观察,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立场都是支持性的,为促进物价合理回升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也要看到,根据理论和实践经验,货币政策通常存在一定的时滞,去年人民银行先后实施了4轮较大力度的货币政策调整,今年5月份又推出了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这些政策的效果将持续显现,政策积极效应也会不断累积。

“货币政策虽还有一定空间,但边际效率已明显下降。过度放松货币金融条件可能产生的一些负面效果也需要关注,比如资金空转、资本市场波动加大等。”董希淼认为,未来要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力度和节奏,保持对实体经济的较强支持力度。

从宏观政策角度来看,近年来,我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同时宏观政策思路也在发生转变,效果正逐步显现。比如,连续两年实施大力度消费品以旧换新,更多高品质智能家电产品走进居民生活,今年又发放育儿补贴,鼓励生育,财政部还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这些都体现出我国宏观政策更加关注惠民生、促消费。

展望下一阶段,近日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将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自身健康性的关系,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持续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本报记者 勾明扬 姚 进)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