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不好,特别不好”!游客打斗真会引起动物效仿吗?

农视网 2021-08-09 22:00


“打架不好,特别不好”
8月8日,北京野生动物园
发布的一则官方声明
吸引了公众的注意
事情是这样的
……

一场殴斗,全网围观


2021年8月7日下午,在北京野生动物园,有两家游客在游览时因琐事发生纠纷,进而互相谩骂、撕打,并引起大量游客和附近动物们的围观。经当地公安机关调解后双方和解。



从网友上传的视频画面显示,现场发生的推搡、撕打过程中,还有抱小孩的妇女参与。对公共文明而言,这些打架的成年人无疑作出了负面示范。


随即,北京野生动物园发出声明,借动物们的“模仿行为”提醒说“打架不好”。



正是上面这段文字,让这则声明火遍全网,网友们纷纷猜测,究竟是哪种动物围观了打架并效仿?场面一度失控到了怎样的地步?饲养员又是如何耐心教育的?



动物真的会效仿人类打架吗?


对此,业内专家给出了标准答案。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园长沈志军表示,“的确,野生动物在社群中,会出现打斗的行为,但是每种动物都有自己打斗的方式,这些人们通过电视纪录片应该都看到过。打斗行为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求偶、交配、争夺地盘、获取食物都有可能,这些都是野生动物的本能,不存在通过观看人类打斗而习得。”



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徐怀亮曾主讲过“动物行为原理与物种保护”的课程,他表示,“动物界中会有对人类行为的模仿现象,主要存在于灵长类动物中,比如猕猴,但不会很容易,也不会很频繁。在其他的动物中,这样的现象并不多。此外,人类的打斗行为对动物园中的动物影响不大。”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侯勉表示,会有一些动物模仿人类行为,也主要是灵长类动物界中,比如你扔个东西过去,它扔回来,但是一整套的复杂行为,它们是模仿不了的。而人类在动物园的打架行为一般也不会影响到动物,“除非打架的时候发出了呼叫,不然动物一般不会观察人在做什么。”


武汉动物园工作人员杨毅也表示,“动物园里的动物打架往往是因为等级、发情或食物分配,是本能行为、自然规律,一般不会效仿人类打架,饲养员也不会拉架,不过如果打得不可开交,为了避免动物死亡或者受伤,饲养员还是需要干预一下。”


声明“出圈”后的热议


在声明“出圈”后,有媒体高度评价了北京野生动物园的声明,认为风趣幽默,对打架的家庭进行了批评。

齐鲁壹点刊发评论文章称,北京野生动物园这段声明,可以说既幽默风趣,又绵里藏针,文字上的一本正经,并没有掩盖内容上的揶揄讽刺。人类在动物面前打架,结果引得动物纷纷效仿,乃至需要饲养员的劝解才能平息事态,这是假借批评动物在批评人类行为的不文明。更要命的是,这些动物家庭在效仿人类打架以后,能够在饲养员的劝说之下认识到了“打架不好,特别不好”,但是当初打架的人类,却未必认识到了这一点。

但也有观点认为,作为承载科学普及工作的动物园,不应该搞这些误导公众的伪科学。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表示,“这是在营销吧?什么动物家庭效仿?也没说。我看有说大猩猩的,那里肯定没有,倒是有黑猩猩,不知道这撕打地点到底养的是什么动物?动物不模仿人也要经常打架啊,咋就一度失控了呢?更令人好奇的是,饲养员‘耐心教育’,不知道是咋教育的?动物咋就知道打架不好?还‘特别不好’。动物园应该好好搞搞科学普及和宣传,不应该搞这些误导公众的伪科学。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人家很会营销,是个好段子。”


事实上,的确有不少网友认为声明的最后一部分确有发生。面对这样的情况,科普作家花落成蚀认为,作为动物园来说,应该在段子最后有一段科学分析来作为补充,这样比较严谨。

《博物》杂志副主编、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张辰亮也表示,“北京野生动物园的声明写得确实不错,但是这声明的最大问题就是‘假’得不够彻底,所以会存在误导的问题。”

在我国的科普工作者中,有着这样一句话,叫做“科普要向谣言学习”。学习的自然不是谣言的观点,而是谣言的语言风格和传播方式,将科普变得有趣,将知识变得有效,最终才能使得人们有收获。


对不文明游览行为说不


人与动物关系的变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历程的缩影。如今,动物园是面向公众进行科学教育的场合,也是保护和研究珍稀野生动物的方式。


讲文明、守秩序也是对动物园游客的基本要求。两家游客不管因何发生争执,化解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讲道理,用合乎法律和秩序规范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果双方协调不成,还可以寻求园方管理人员介入,直至警方等公共部门介入处置。一言不合就诉诸武力、大打出手,不仅违犯法律,还违背了动物园的参观伦理与文明内核。

放大范围来看,不光是在动物园,无论在哪个场合,打架都是“特别不好”的行为。现实中,当一些人以游客身份进行参观、游览活动时,似乎更难约束自己的手脚,旅游景区的不文明现象和肢体冲突时有发生。须明白的是,景区不是人们“释放天性”的地方,决不能为所欲为。


每一次不文明游览行为的曝光,不仅对当事人,也对广大公众,都该是鲜活的教训。在参观游览过程中,情绪上来了,血脉贲张了,首先要学会冷静,想一想自己的角色和形象,让理智压倒冲动。


遵守公共场所的文明秩序
做文明守法的游客
我们身处的整个世界
也能因你而更加文明

来源 | 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新闻周刊、新京报、齐鲁晚报、海外网、腾讯新闻
编辑|康轩山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遇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登陆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新闻
热点视频
专题推荐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