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直播
  • 希望的田野——衔接五载 振兴新程
  • “塑强品牌助振兴 提振消费增活力”——2025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 1
  • 2
  • 3
  • 1
  • 2
冬奥快评丨精彩答卷,独一无二!
“无法形容的开心”“尽善尽美的盛会” “感谢最暖的微笑”“不用担心的防疫”“如期举办的魄力”“还未离开就开始想念” ……一次次点赞,一声声认可,一句句不舍,透过北京冬奥会这扇窗口,世界看到了一张精彩答卷!从“百米级、分钟级”的精准气象预报,到全力呵护索道安全的“云端守护者”;从细致贴心的医疗防疫服务,到“好吃到舍不得回家”舌尖上的幸福,感动和温暖在每一个运动员心中滋长。北京冬奥进度条已过大半,世界健儿们写下了一个个 “历史最佳成绩 ”。运动员创造更好成绩的背后,是无与伦比的科技保障。本届冬奥会一共有212项技术落地应用,其中有33项技术为首次使用。大家比较熟悉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有平原地区“最快的冰”,在这里已经诞生了至少8项新的奥运会纪录。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科技的潜力令人惊叹,北京冬奥会在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挖掘了这种潜力。”无论“最快的冰”还是独特的“水冰转换”技术,都展现了中国科技的力量。“北京冬奥会是至今为止收视率最高的冬奥会!”这充分证明北京冬奥运以精彩和卓越表现征服了全球观众。透过这扇窗口,看到国家队的实力,更感受到国际大台的责任担当。连日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电视转播技术赢得了业界内外称赞。巴赫也对总台成功转播报道北京冬奥会表示祝贺。总台转播的倾力呈现,既带给亿万观众美妙的观感,更让奥运精神得到更广泛弘扬。“迄今为止,这是我们所见过的最全面的奥运赛事转播,总台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持权转播商,是全球最具有前瞻性和能力最强的转播商……”来自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多个最,展现了来自专业的认可。北京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北京冬奥会是设项和产生金牌最多的一届冬奥会,也是参赛人数最多的冬奥会之一——共有91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名运动员参加。在疫情之下,要办好冬奥会殊为不易。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努力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我们不仅要办好一届冬奥盛会,而且要办出特色、办出精彩、办出独一无二来。”在严格防控疫情的同时,中国围绕如期办赛目标,全面梳理并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事实证明,中国不仅如期举办了北京冬奥会,并以出色表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赏。竭诚为世界奉献一届奥运盛会,是中国的承诺,也是中国的行动。中国积极践诺,体现了大国责任,更为奥林匹克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北京冬奥会创造了历史!”作为奥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团结”之后举办的首个冬奥会,北京冬奥运注定以它的精彩、非凡、卓越为世界留下独一无二的冰雪记忆。
新华时评丨接棒APEC2026 领航亚太合作新征程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题:接棒APEC2026领航亚太合作新征程新华社记者朱婉君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日落下帷幕,中国接过东道主“接力棒”,开启备受瞩目的APEC“中国年”。习近平主席郑重承诺:中方愿以此为契机,同各方携手构建亚太共同体,促进亚太地区增长和繁荣,着力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互联互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务实合作,为亚太发展注入更大活力和动力,更多造福亚太人民。回望2001年,正值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夕,上海黄浦江畔迎来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议通过《上海共识》等重要文件,成功引领各成员凝聚共识,发出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强音,为亚太乃至全球经济注入了宝贵的信心与动力。2014年,APEC再次来到中国。北京雁栖湖畔,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困境,中国首次提出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进步的“亚太梦想”,会议成功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为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中国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引领亚太合作行稳致远,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从上海到北京,变化的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发展理念的深化,中国在APEC舞台上的角色和贡献日益丰富和重要;不变的是中国对亚太开放合作的初心,以及中国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的承诺。中国的“APEC故事”,是中国与亚太共同发展的故事,也印证了中国是亚太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引领者。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亚太合作也面临新的考验。在此关键时刻,国际社会对2026年中国引领亚太合作新征程充满期待。开放是亚太合作的生命线。中国坚定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并将继续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亚太和世界经济带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秘鲁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玛丽亚·奥斯特洛认为,中国将推动亚太加速构建开放型一体化发展格局,引领亚太实现经济转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致力于将自身在数字基建、人工智能应用、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成功实践,转化为造福亚太大家庭的“创新红利”。中国新加坡商会前会长薛宝金说:“中国数字化、智能化、绿色转型不断推进,不仅重塑了中国的增长模式,也将为亚太区域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亚太地区的多样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走一条互尊互鉴、和合共生的道路,构建亚太共同体是实现亚太地区长远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认为,中国就亚太发展提出的新主张将汇聚区域合作力量,成为APEC各成员经济体克服当前挑战、迈向最终目标亚太共同体的重要里程碑。深圳地处太平洋沿岸,几十年间从一个落后的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重要窗口。选择深圳,象征着中国将以更大魄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站在新的起点上,世界有理由相信,中国将携手亚太各方,秉持合作共赢的初心,乘风破浪,共赴一个更加繁荣、稳定和包容的亚太未来。
新华时评·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丨加快全面绿色转型 建设美丽中国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 题:加快全面绿色转型 建设美丽中国新华社记者高敬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列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进行专章部署,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十四五”时期,我国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清洁电力供应体系,万元GDP用水量降至50立方米以下,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7%左右,绿色发展的底色更加鲜亮。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议》部署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防治污染要协同发力,“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区域治理协同”“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保护生态需科学施策,“统筹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刻把握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系列针对性举措必将有效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能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建议》明确建设能源强国,要求促进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对电力系统建设作出部署,将助推我国加快“逐绿向新”,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绿电点亮万家灯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形成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照“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目标,《建议》要求“十五五”时期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提出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深入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建设零碳工厂和园区等,统筹协调、点面结合、稳中求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建议》瞄准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精准发力。“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强同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协同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能源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系列举措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同时,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倡导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将不断增强绿色发展动能,汇聚起建设美丽中国更加磅礴的力量。
  • 1
  • 2
直播
更多
  • 1
  • 2
  • 1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