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直播
  • 抓好秋冬生产 夯实粮安根基——黄淮海秋冬种进行时
  • 希望的田野——衔接五载 振兴新程
  • 1
  • 2
  • 3
  • 4
  • 1
  • 2
  • 3
新华时评丨谱写“十五五”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题:谱写“十五五”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新华社记者潘晔、唐弢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21日面向全球发布《新时代县域经济学》中英文智库报告。报告指出,县域兴,则市域活、省域富、国家强。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全国县域经济总量已达54万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近40%,62个“千亿县”如繁星般照亮中国经济的广阔腹地,展现出蓬勃生机。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它为中国超一半人口就业和生活品质提升提供基础和保障,同时承担着扩大内需、畅通循环等重要宏观经济职能,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晋江市、慈溪市、长沙县、义乌市7个“超强县”经济总量均超2000亿元。一个个活跃的县域经济体,共同构筑起中国经济的强大基础。县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沃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近年来,在县域落户的国家级高新区持续增加,县域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浙江乐清的电气产业通过智能化改造进军欧美高端市场;江苏昆山发展新兴产业,构筑起“2+6+X”产业布局……实践表明,县域经济正成为科技创新的活跃力量。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桥梁,县域在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四川蒲江将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山东曹县通过电商产业吸引大批人才返乡创业……以县域经济为依托,整合与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迭代升级,全面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将为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营造有利环境。面向“十五五”,县域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以人为本、多元协同、因地制宜、在发展中创新,蓬勃发展的县域经济描绘中国之治壮丽画卷的浓墨重彩,更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活力之源。
青春华章|人民网评:科创激扬青春志,津彩呈现新质潮
近日,“青春华章·踏浪新质潮”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天津举办。在天开高教科创园,青年创业者们依托“天使+创投+产业”基金群的支持,将实验室里的理论成果转化为市场上的实际产品,助力天津12条重点产业链焕发新生。 青春逐梦,科创扬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天津青年以理想为帆、以创新为桨,用青春智慧与实干担当,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新兴产业“新苗成栋梁”,为天津转型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信念如炬,照亮青春报国的奋进之路。青年的理想信念,从来都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将“小我”融入“大我”,青年的人生价值,唯有在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中才能充分彰显。 创新为翼,激活转型发展的澎湃动能。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青年正是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科教资源丰富、创新底蕴深厚,56所高校、29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与7家海河实验室构建起强大的创新矩阵,为青年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 协同为桥,彰显区域发展的青年担当。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离不开区域协同的强大合力。天津青年主动融入“六链五群”建设,在京津科创协同中找准定位、贡献力量。天开高教科创园作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核心载体,“一核两翼多点”的空间布局让青年创新成果得以跨区域流动、转化,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立足天津产业基础,又联动京津冀创新资源,在智能工厂建设、智算网络赋能等领域京津冀青年科研工作者协同攻关,助力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速成型。这种“一盘棋”思维下的协同担当,让青春力量在区域发展大格局中充分释放,也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气象更加鲜明。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青春华章·踏浪新质潮”活动的举办,不仅展现了天津青年的昂扬风貌,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从信念如炬的价值追求,到创新为翼的实干作为,再到协同为桥的大局意识,天津青年用行动诠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每个青年立足岗位的具体实践。 (责编:庄红韬、曲源)
新华时评|构建生态友好的现代化社会
新华社成都11月21日电题:构建生态友好的现代化社会新华社记者高健钧共护熊猫家园、共建美丽世界、共享开放机遇,国宝大熊猫再次成为纽带,将海内外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熊猫爱好者拉进一个共同的朋友圈,共同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发展。2025全球熊猫伙伴大会11月21日在成都开幕。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嘉宾和专家学者齐聚大熊猫家乡,分享共护、共建、共享理念,共倡生态文明新未来。当前,地球正面临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等问题,传统发展模式的内在矛盾与不可持续性日益加剧。与此同时,全球可持续发展仍面临共识弱化、协作不足、南北差距扩大等挑战。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和平与友好的“形象大使”,大熊猫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象征意义更加凸显。中国绿色发展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人与自然并非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割裂状态,而是一体共生、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生态兴则文明兴,中国始终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的高度,以系统观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支柱”框架进行拓展和完善。中国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印证: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中国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不仅是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展现了胸怀人类前途命运的大国担当。生态文明建设关乎各国共同利益和人类未来发展,国际社会需要携手同行,秉持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持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挑战。生态文明没有国界,只有同筑生态文明之基,才能同走绿色发展之路;只有不断扩大交流互鉴的“伙伴圈”,才能把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愿景变成各国人民的现实图景。
  • 1
  • 2
直播
更多
  • 1
  • 2
  • 1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