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视网 2021-08-28 02:56
三农快评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称“三调”)结果显示,全国耕地面积是19.18亿亩,完全超过了18亿亩耕地红线。一些人就问,全国耕地面积离红线还差一亿多亩,是不是可以实现用地自由了?答案是:按照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这些耕地远远不能实现用地自由,还是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耕地保护。2017年国务院印发公布的《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按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总体要求,统筹平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等目标,确定了2020年和2030年的耕地保有量目标,分别是18.65亿亩和18.25亿亩。“三调”显示的2019年末全国耕地19.18亿亩,只是实现了国家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标。
那18亿亩的耕地红线是否守得住?从“三调”数据看,“二调”以来的10年,既有耕地流向林地、园地的情况,也有林地、园地流向耕地的情况。耕地流向园地等农用地中,有的破坏了耕作层,有的没有破坏,全国共有8700多万亩即可恢复为耕地的农用地,还有1.66亿亩可以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为耕地的农用地。如果需要,这部分农用地可通过相应措施恢复为耕地。因此,只要统筹安排,严格管控,完全可以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守牢耕地红线,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按照应保尽保原则,合理确定各地耕地保有量,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完成国家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护目标。同时,要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实行党政同责。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作为刚性指标严格考核。要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生产,永久基本农田按粮田管理。严格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从严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
当然,也要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推动集约高效用地。全国村庄现在用地规模达3.29亿亩,总量较大,布局不尽合理。要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严格规划管控,城镇建设必须严格限定在城镇开发边界之内,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应当在县域内统筹。同时,要科学编制村庄规划,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农村存量土地。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