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视网 2021-09-07 22:00
三农快评
今天(9月7日)是袁隆平诞辰91周年,网上有一个很动人的标题是:袁老我们想你了。这位刚刚离开我们三个多月的水稻专家,为什么又引起了人们对他深深的缅怀和牵挂呢?主播觉得不仅仅是因为今天是他的诞辰,更是大家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关心,对袁隆平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的一种敬意。
袁隆平有很多标签很硬气:杂交水稻之父、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把水稻种到全世界,让人高山仰止;也有一些标签很随性:种了一辈子稻的农民、禾下乘凉梦的守望者、“90”后老人,让人亲切温暖。袁隆平研究水稻半世纪,开创了我国杂交水稻事业,为解决粮食问题作出卓越贡献,耄耋之年仍躬耕田间,只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袁隆平曾非常自豪地说:“杂交水稻比常规稻增产20%,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
可曾记否,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些经常出口粮食的国家宣布禁止粮食出口,国人一度担心我国的粮食够不够吃。袁隆平底气十足地在媒体发声说:中国不会出现“粮荒”,大家不要担心。袁隆平“定心丸”式的回答说明了他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信心。
粮食是国之重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之间竞争的底气和实力所在。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石油,没有电力,汽车不能开,飞机不能飞,可以用腿走路,但是没有粮食吃,人就活不下去。今年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各国对粮食的态度进一步凸显了粮食的重要性。去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3390亿斤,连续六年把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连续17年获得丰收。我们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饭碗里满装的是咱们中国粮。大家在袁老诞辰之时纪念和缅怀他,就是对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的一大批科学家的褒奖和肯定。他们是中国农业当之无愧的脊梁,理应受到粉丝用关注进行致敬!希望这样的科学家能够成为“网红”,这是国之大幸,民之大幸!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