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认知的提升,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也有所提高。但是,穿山甲鳞片、犀牛角、乌龟等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因其所谓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而受不法食客追捧,各种猎捕和收购野生动物的非法行为时有发生,许多野生动物正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境地。广西南宁海关通报一起濒危物种走私案件,在不法分子租用的多个场所查获穿山甲鳞片、爪子2.2吨。经侦查,他们从越南走私团伙处购买穿山甲鳞片、爪子,由越南团伙委托边境团伙走私到玉林,2人再销售到国内各地牟利。广州海关将一批查获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移交给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涉及8个品种、总重量105.77千克,包括68.9千克象牙及其制品、1张豹皮、2.53千克沉香木、10.65千克穿山甲鳞片、4个盔犀鸟头骨、4根羚羊角、14.86千克檀香紫檀、7.84千克犀牛角。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海关现场查扣一批化妆品,其产品中含鲟鱼子酱提取物,数量4290件。而鲟鱼早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禁止以商业贸易为目的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进出口。2020年全国海关立案侦办濒危物种、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走私犯罪案件267起;查获各类濒危物种、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156.1吨。其中,走私象牙案件53起,查获象牙及其制品590.6千克。
通过持续严打,走私濒危物种、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相比较于2019年得到初步有效遏制。但是仍有不少违法分子在市场需求及高额利润驱使下,存在偷猎、贩卖、走私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那么,穿山甲鳞片及野生动植物到底为何受到人们的青睐?

穿山甲的鳞片,是一味临床用的中药药材,具有较强的药用价值。所以一些不法分子不惜一切铤而走险,为了躲避监管,不法分子在收购、运输、交易等环节也变得更加警惕,手法更为隐蔽。
珠海市公安局打击走私支队二大队大队长何伟倨介绍:
安徽省亳州市,自古以来就是国内中药材的集散之地。走私团伙带入境的穿山甲鳞片,也大都发往了这里。像穿山甲鳞片,应该大部分是用作药材的用途,在黑市上,他们作为一个药材的交易来用。
这些人受利益驱使,使得穿山甲等野生动物非法交易逐渐形成了一条地下产业链,以一只十余斤的穿山甲为例,贩卖一只就有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利润。而如今,盗猎屡禁不止,令穿山甲数量锐减,野外穿山甲种群更是极为少见,几乎成为了濒临灭绝的物种。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穿山甲的鳞片在药用上可能确实存在一定功效,但其成分与人类的指甲几乎无异,因此它并不是必需的、唯一的、无可替代的中药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师李新辰介绍:
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穿山甲鳞片具有活血消肿、排脓以及搜风通络的功效。中药的使用通过合理的配伍,很多药物的作用是可以被替代的,可以通过多个药物之间的配伍产生新的功效,来代替穿山甲的使用。
中科院动物所博士、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张劲硕表示:
穿山甲的鳞片在药用上可能确实存在一定功效,但其成分与人类的指甲几乎无异,因此它并不是必需的、唯一的、无可替代的中药材。
长期以来,存在着以“野味”名义捕捉、饲养、销售、食用野生动物等顽固陋习。但在科学研究中表明,加工食用野生动物并没有神奇养生功效,反而会带来病毒、寄生虫、重金属等健康安全风险,甚至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

2020年出版的《中国药典》(一部)中,穿山甲因“野生资源枯竭、商品匮乏”等原因,未被继续收载。同年6月5日,为进一步加大对穿山甲的保护力度,中国将穿山甲属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一级。
中科院动物所博士、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张劲硕指出:
野生动物保护从来都不是一个国家或者某一地区的事情,它是全人类的责任。许多非法野生动物贸易都是跨国性的,属于国际性的犯罪,影响恶劣。
除了穿山甲鳞片,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检索调查发现,虽然多数常见的“野味”关键词的搜索结果都会出现“我们一起对野生动物交易说不”的提示,但仍有部分此前允许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可以被检索到并仍在售卖,例如雪蛤(东北林蛙)油、联体整只林蛙干等等。
7月26日凌晨,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弋江镇一村民首次发现一只中华穿山甲,报警后获得救助,于7月28日由南陵县生态环境分局和南陵县动物保护协会工作人员于放归自然。
42天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烟墩镇村民又发现一只穿山甲并报警,由烟墩镇派出所移交县林业局,并送南陵县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观察治疗,于9月7日放归自然。
相关专业人士表示,穿山甲两度现身,都是先由村民发现,然后再联系有关单位处理研究,这也意味着群众保护野生动物意识显著增强。因此,保护野生动物这个常识,必须不仅得到集体的认同,更要成为一种行动。同时,除了加强保护野生动物的宣教之外,要以更加完善、更大力度的法律来强力加持。保护野生动物是一场人与文化陋习的持久战。相关法律规制越完善,越要落地执行好,才能收到法治实效。去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就联合发布《关于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公告》,严禁各地农(集)贸市场、超市、餐饮单位、电商平台等经营场所开展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活动。快递物流企业也应当依法对寄递的物品进行当场验视,用户拒绝验视的,不予收寄。如果发现夹带禁止寄递或者限制寄递的物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所以不仅要把法律规制的威力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有责任部门和职能机构严格落实,更离不开人人自觉的点滴落实,每位公民都应革除滥食野生动物、使用野生动物制品的陋习,走在依法保护野生动物的前端。
来源 | 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央视新闻、北京日报、新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