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8 21:53
“这是湖州大地上的一位普通母亲——沈梅贞,她的六个儿女都加入了共产党。为了帮助和掩护同志,她省吃俭用、把门望风。最后,她送儿子北上撤离,自己一人孤苦伶仃艰难度日。她说,儿女们肯定会胜利回来的。”在湖州市长兴县画溪街道竹元村,每当村干部在新建成的乡村博物馆讲解村里这段往事,不少游客都很受触动。
博物馆白墙黑瓦,展陈内容丰富,行军毯、纪念章、书信等革命文物安静地放在展窗里。以沈梅贞和六个子女为主要人物的红色故事上墙展示,一并“述说”着那段红色历史。
竹元村被称为长兴“沙家浜”。1940至1943年,中共长兴县委在这里的徐家老宅建立了水上秘密交通联络站,共产党员在村民掩护下,与日伪斗智斗勇,安全转移了一批干部,为其后新四军开辟浙西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近三年的时间里没有出现一次泄密,许多受过掩护、接应的同志都称赞这里是一座“红色堡垒”。2003年,徐家老宅被列入县文保单位。
徐家五兄弟
历经多年的风吹雨打,徐家老宅日渐颓败。该村的党支部书记许建勇告诉记者,老宅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伪拆毁了大半,后虽然重建,但是年久失修,当时里面墙面开裂、墙皮脱落,几乎成了危房。
更遗憾的是,老宅中几乎没有文物,也没有这段历史的系统文字。许建勇说:“来看看老宅、了解里面故事的人越来越少,村里也只有年过八旬的老人还有些印象。”
修缮前的徐家老宅
不能让红色历史“褪色”。带着这份信念,去年下半年,村委会商议修缮老宅,挖掘红色故事。村干部组建“红色挖掘小分队”,在村里走访老人,前往杭州拜访徐家后人,到长兴县史志办、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查找档案,逐渐搜集到了15万多字的文字材料,后整理成3000多字的系统文字。
村干部赴杭州拜访徐家后人
村里又真诚地向村民和徐家后人征集文物。
2021年清明节,徐家后代从各地集聚竹元村。让村民感动的是,他们带来了父辈们的军队勋章、手稿、军用品等百余件,全部无偿捐赠给村里作为展示使用。
在一份徐家老大徐锡麟的笔记中,一段话让不少人落泪:“我们有6兄妹,牺牲1个,还有5个,牺牲2个,还有4个。不管剩几个,一定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徐家后人捐赠的老物件
今年6月,位于该村的中共长兴县委秘密交通联络站陈列馆开馆,村里党员和群众共同演绎的舞台剧《竹元风声》,将红色历史呈现给了游客。9月,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建设启动仪式在该村举办,徐家老宅又有了新的名字——竹元村乡村博物馆,并成为全省的建设示范。
村里党员和群众共同演绎的舞台剧《竹元风声》
“这几年,村里的钱袋子鼓了,脑袋更要富起来。”许建勇说,竹元村用了5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从“一年一万不到”到“一天一万”的蜕变,如今他们要把这段红色历史发掘得更深、传播得更广,让这段历史成为竹元村最大的财富。
泸水市首个“数字乡村” 服务管理平台交付使用
三社联动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防城港建成高标准农田16.5万亩 夯实基础 振兴乡村
小罗村乡村振兴的故事
发展乡村旅游 带动村民增收
生态环境部:“十四五”海洋生态保护聚焦美丽海湾
浙江安吉孝丰镇:红色传承 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路
我国立体交通网日益完善 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