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1-10-24 18:55
重庆石柱县西沱镇黄桷岩村“暑去薯来”,红薯产业获大丰收,全村330亩红薯总收入在80万元左右。
今年以来,黄桷岩村“两委”和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一起,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以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为龙头,大力发展红薯产业,带领全村老百姓蹚出了一条增收致富路。
统筹规划,龙头带动激活产业
辛丑年(牛年),当全村群众还沉浸在迎接农历新年的喜悦的时候,黄桷岩村集体与石柱县内一家农业公司签订协议,由该公司提供种子,黄桷岩村集体在经果林基地和闲置耕地上大力发展红薯产业。
红薯种子到位后,村“两委”立即分组召开红薯种植技术培训会,详细讲解种薯育苗、移栽等技术规范。村集体在发展红薯产业的同时,带动村民同步发展。
为提高生产效率,黄桷岩村集体的合作社购买了微耕机、除草机等机械设备,组织务工村民平整土地、建棚育苗,之后展开红薯苗移栽工作。历经两个月,村集体的130余亩红薯苗完成移栽。
与此同时,村“两委”、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主动对接9个小组的村民,指导村民见缝插针移栽红薯苗,通过面对面讲解技术,手把手移栽做示范,带动205户村民自主种植红薯200余亩。
精准帮扶,群众务工持续增收
进入六月,天气日渐炎热,红薯苗生长日益旺盛。眼见红薯地里的杂草也一天比一天高,黄桷岩村干部欧素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每天坚持六点起床,带着馒头和保温杯就出门,就着温水、啃着馒头,组织务工村民除草、施肥,在她精心管理和示范带动下,全村300余亩红薯苗长势喜人。
欧素芬算了一笔账。村合作社今年平整土地、移栽薯苗等务工用人最多的时候45人,除草施肥用工最少的时候4人,今年上半年累计支出13万余元,直接带动谭再辉、谭宜双、谭秀成等13户已脱贫群众劳动增收。
“你看嘛!在这里劳动的人大多数上了年纪,最大的74岁,年龄最小的也有45岁。像我们这样的老年人,没文化没技术,想外出打工挣钱都不得行,在家又不能发展产业,全靠村集体种植红苕,带动我们找钱用,做一天60元,比自己家耕田种地强多了。”汤家坝组群众谭树华笑盈盈地介绍说。
精细管理,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10月13日,黄桷岩村村集体拉开了红薯秋收的序幕。每天40余名村民兵分两处割苕藤、挖红薯,掀起了采收热潮。务工村民抡起锄头使劲挖下去,一个个硕大的红薯呈现在眼前,一根红薯藤多的竟然有10多个。掸泥巴、装口袋,驻村工作队的3名队员忙得不亦乐乎。
“这一窝好大好多!我这边也是!村里今年的红薯要丰收了……”村民高兴的欢呼起来。掂一掂重量,一株藤最重的9斤左右,最轻也得2斤。
“按照每亩移栽3300株,平均每株2斤计算,亩产至少3吨,协议合同保底价每吨800元计算,一亩2400元,村集体种植的130亩红薯预计总收入31。2万元,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又迎来一个增长点。”黄桷岩村党支部书记卢建荣眯缝着眼,兴奋地说,其他村民自主种植的200余亩红薯预计总增收48万元。
为了探索壮大集体经济模式,黄桷岩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充分用好经果林基地和撂荒土地,打好季节时间差,引导群众发展红薯产业,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为村民带来了丰收和喜悦。
暑去薯来,黄桷岩村集体经济赚了买卖,更赚了吆喝!
准格尔旗公益盖村:肉牛养殖拓宽致富路
广西田林:致富“椿”来了
青海山庄村:七里花海铺就村民致富路
和政:小木耳孕育致富梦
果洛藏贡麻村的幸福致富路
平谷区实现生态环境闭环管理,“生态桥”架起绿色致富之路
念好“养鱼经” 实现致富梦
土地“管家”帮忙 农民致富“钱”途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