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虎年 国博新春展再现归国国宝“虎鎣”

中国青年报 2022-11-25 17:39

1月19日,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铸造于西周时期的青铜重器“虎鎣”。它曾经是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的藏品,近代流落异邦,漂泊百余年,2018年归国,入藏国家博物馆。为迎接壬寅虎年的到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该展从信仰礼制、历史文化、艺术生活等方面展示了虎的历史、文化和与虎有关的节俗信仰。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1月19日,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上展出的西汉年间错金“邓市臣”铜卧虎。本次展品上起商代,下迄21世纪初,既有金玉璀璨、精工细作的贵胄用器,亦有粗陶灰瓦、朴拙可爱的市井遗存,品类丰富,从文化的各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延绵不绝的虎文化。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1月19日,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上,灯笼装饰高挂。展陈设计采用中国传统建筑中“三进院落”的概念,来表现人们内心希望“回家”过年、欢度新春的文化心理与传统习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1月19日,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上展出的雄威舞骤雪·粉彩瓷盘(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1月19日,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清嘉庆年间的粉彩描金婴戏图·四螭耳尊。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1月19日,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上,展厅的地面用灯光投射出虎符的形状。在古代,虎的形象常出现在玉佩、枕头这类贴身使用的生活器物上,也出现在孩童服饰、门头墙上,表达人们希望借助虎威驱除邪祟、保佑平安的心愿,以及对未来顺祥生活的祈福。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1月19日,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上展出的《溪源虎啸图》局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1月19日,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名观众正在参观“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1月19日,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上,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展览入口处测试现场的互动体验装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1月19日,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虎头布偶出现在“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上。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1月19日,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厅门外,工作人员正在售卖国博文创产品,虎年的文创产品已经摆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登陆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新闻
热点视频
专题推荐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