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4 10:38
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保障初级产品供给是重大战略问题,粮食作为最基础、最关键的初级产品,任何时候都要牢牢抓在自己手中。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供给总量充足、库存充裕,但这并不意味我们在粮食问题上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从吃饱到吃好,从米面油到肉蛋奶,消费结构还在不断地升级,粮食需求仍然呈刚性增长的态势,结构性矛盾又不断地凸显,紧平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同时资源环境的约束也在加剧。越是这种背景下,越是要稳住农业,越是要牢牢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
保障粮食安全,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要义利并举。从“义”的角度讲,就是责任落实。我们抓粮食生产,不能完全按照比较优势和效益优先的原则来考虑。中央明确,今后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有责任保面积、保产量,主产区要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主销区要切实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产销平衡区要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同时,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细化出台考核办法,压实党委政府粮食安全责任。从“利”的角度讲,就是让农民种粮能赚钱。粮食归根结底要靠农民去种,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就安全。今年要推动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力争做到政策保本、经营增效。政策上,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经营上,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提高种粮综合效益。总之,就是要让种粮农民不吃亏、有钱挣,而且还尽可能多得利。
当然,还要搞好基础支撑。关键是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在种业上,去年已经启动了大规模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开展种质资源库建设,不断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今年,要打好政策组合拳,抓好种业振兴行动落实落地。在耕地上,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确保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此外,在农机装备上,也要分区域分品种补上农机装备短板弱项,强化现代农业技术装备支撑。
仓廪实、天下安。解决好14亿人的吃饭问题永远是一个天大的事,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扎实推进各项措施落实,不断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能力,把农业基本盘夯得更实,才能让中国的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越走越宽。
粮食安全,主要是给城里人说的!
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安徽省出台文件促进农民增收
湖北随州市农业农村局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机专业培训班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述评之...
国家发改委:已要求煤炭价格指数机构抓紧整改
稳住农业基本盘,粮食安全问题如何保障?
从“四稳”看一号文件给农民的政策红利
聚焦2022年乡村振兴 | 压责任 保收益 强基础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