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念“养牛经” 踏上致富路

农民日报 2022-04-28 22:54

  潺潺流水旁,一座座生态环保牛舍整齐排列,伴着阵阵牛鸣,一幅幅悠闲惬意的画面油然而生……新春伊始,本报记者走进河南省渑池县仰韶镇韶华村宏达养殖家庭农场,玉米秸秆发酵场、有机肥处理棚里生产加工正酣……在该家庭农场,“肉牛饲养+玉米、小麦种植+有机肥生产”循环产业链正带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走进一栋牛舍,一头刚刚产下小牛犊的母牛正舔舐着小牛,工人们来来回回忙着运输饲料,牛舍里的“哞哞”叫声传出很远。农场负责人李改军难掩喜悦:“现在基地有8座牛舍,肉牛已经增长到了如今的220头,肉牛每年产出优质有机肥,我们还种植了400多亩玉米、小麦,除了销售外,还可以给肉牛当饲料。”说到此处,李改军忍不住感慨,“这可都是实打实的收益,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给农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肉牛养殖,最大的问题就是得解决粪污污染。秋收之后,秸秆回收又成了头疼的难题。而“种养一体化”的循环农业模式,可以完美解决这“两大难题”。近年来,该家庭农场先后建立了玉米、小麦种植基地,肉牛养殖基地,秸秆饲料基地,有机肥加工基地。每年秋收后,种植基地的玉米秸秆运进饲料车间,经过加工后过腹增值成肉牛“美餐”。基地里的牛粪,收集沤制成有机肥,松散有弹性,有机质含量超过30%,为土壤提供绝佳的养分,“加餐”后的土壤产出的鲜食玉米、小麦,更加颗粒饱满、鲜美可口,摆进商超供不应求。

  李改军的家庭农场巧念“养牛经”,“肉牛饲养+玉米、小麦种植+有机肥生产”串起了一条闭合的循环产业链,这条“金链子”还在不断复制。在当地政府引导下,越来越多的肉牛养殖家庭农场在渑池县成立,当地政府还对中小型家庭农场实行政策上支持、技术上辅导、市场信息共享、种养销一条龙的“传帮带”服务,辐射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户经营类似的家庭农场,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新的一年里,要以虎虎生威的雄风、生龙活虎的干劲做好种田人,继续当好养牛倌,既保肉牛满圈又保生态环境,循环农业产业之路必定越走越宽阔!”李改军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葛洋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培奇

登陆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新闻
热点视频
专题推荐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