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 2022-03-04 10:21
守底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集中资源、统筹安排、强力推进。”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县委书记黄炳峰说,“巴马县抓住巩固和拓展两个关键,巩固就是要守住底线,保证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拓展就是产业、就业、创业三业联动,打好‘组合拳’,以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战果’。”
“决不能让一个脱贫群众返贫。”来自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全国政协委员丁秀花告诉记者,为持续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怒江州建立“一平台、三机制”,聚焦低收入人群、边缘易致贫户和大病、重病特殊人群三类人群,建立包保、监测、暗访、调度四项制度。省级“找政府”救助平台上线,群众在App上提交申请,政府第一时间启动救助。截至2021年12月,5321件申请已办理4900多件,办结率达94%。怒江州正在推动落实的包保制度,实现三类人群、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都有机关干部和村干部双重包保。按月开展大排查、大走访,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每月由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县乡村组四级干部同时在线的视频会议,对动态监测反映的产业发展、外出就业、控辍保学等问题实时调度。
“回想过去,岩博村一直在和贫困战斗。我们用了近20年的时间,真正脱贫致富了。过去一年,岩博村的销售收入翻了两番,村民人均收入达到3.3万元。”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高兴地告诉记者,“脱贫攻坚期内,岩博村在基础设施、人员配备等方面的基础打得十分牢固,如今,我们更有信心、有潜力稳步发展。”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说,下一步将继续狠抓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抓发展,带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一年来,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农业农村部联合9部门印发《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过渡期内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思路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832个脱贫县特色主导产业更加鲜明,产业集聚态势更加明显。80%以上脱贫县已完成规划编制,脱贫县确定的“一主两辅”特色主导产业布局基本形成。依托脱贫地区1.5万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2万家农民合作社、80多万个家庭农场带动,脱贫户与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
在四川省成都市的繁华地带,“岫云村汤馆”里人头攒动,生意兴隆。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告诉记者,2017年他带领着村民开设这家餐厅,使岫云村的生态农产品有了“出口”,每年带动村里农产品销售达600余万元,并解决21位村民就业。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介绍:“去年年初,裴寨村第四个‘五年规划’正式实施,规划建设占地2000亩的裴寨乡村振兴产业园,打造全覆盖、可追溯的红薯产业链,建成后可实现红薯从育苗、种植、采收到产品加工、销售一条龙。”
2021年,中央新增发放小额贷款752.6亿元,支持180万脱贫户和监测户发展产业,产业帮扶开始从到人到户向促进区域产业整体发展转变。脱贫地区特色主导产业产值超过1.5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4%。农产品加工产值近8000亿元,同比增长5%以上。全年推动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3145万人,比2020年增加126万人。
依托产业技术专家组、农技特聘员、产业技术顾问等,90%以上的脱贫县实现了主导产业技术服务全覆盖。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组建的628个产业技术顾问团队与培育高素质农民4.2万人,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一些代表委员也积极投身产业帮扶之中。
去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孟平红带领省农科院蔬菜团队,在贵州省16个县研究和示范推广蔬菜“321”高效种植模式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为每个县制定了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方案,建设核心示范基地1716亩,带动发展11840亩,总体防控效果达86.49%,使农民种菜年亩产值大幅增加。
2021年,霍学喜接任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科学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南疆四地州为例,当地以苹果为主的水果产业和干果产业有很大发展潜力。一年来,我和我的团队做了三件事,一是梳理产业发展规划,二是针对县、乡两级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共有400多人参加,三是促进产销对接。据不完全统计,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有近1/3的苹果是经由我们帮助对接的电商和平台企业销售出去的。”霍学喜也表示,“不可忽视的是,疫情对农产品销售形成很大冲击,一是供应链容易断裂,二是由于管控环节增加造成交易成本大幅度上升,建议国家在疫情管控过程中,重视对农产品物流的影响,进一步创新农产品交易系统。”
促振兴,推动乡村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围绕推进乡村建设、改进乡村治理、进一步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幕正徐徐拉开。
“2021年10月,巴马县荣获全国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们树牢‘高举生态旗,打好生态牌,走好生态路,建美生态县’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路子,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抓手,全力构建‘四个百亿元’产业发展集群,四个乡村振兴示范带,形成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黄炳峰说。
余留芬告诉记者,2021年,岩博村制定了自己的“十四五规划”,计划三年内销售额突破10亿元,五年内产业突破100亿元。岩博村以“人民小酒”为龙头,延伸上下游产业链,还要将特色产业发展与党性教育、技能培训等结合起来,使文化产业发展、人才教育等得到同步提升。“我心目中的岩博,有蓝天白云,老百姓不但生活富裕,也要身心愉悦,‘口袋’富了,‘脑袋’也要富。这美好的愿望,将通过我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一步一步变为现实。”余留芬说。
财政部:加大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采购力度 从需求侧助力乡村产业振
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全国人大代表周善红:跑好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接力赛”
脱贫基础更稳固,乡村振兴开新局
黄云波:大抓有效衔接 促脱贫成果巩固
如何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习近平与年轻干部这样谈心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 十、坚决打赢农村贫困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