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 2022-03-25 02:37
3月8日一大早,岚皋县滔河镇柏坪村48岁的村民李以金正忙着把几袋炒玉米豆装盒。
2021年9月,李以金的炒玉米豆厂正式投入运营。运营后,他以超过普通玉米市场价格一倍的标准收购乡亲们种的糯玉米,解决了村里上万斤玉米的销售难题。随着产品的热销,他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带动乡亲们实现增收。
高中毕业后,李以金当过教师、参过军,后来离开家乡走南闯北,进过厂、下过矿。2012年,他回到家乡搞工程建设,积攒了一些资金,窘困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个人生活改善了,李以金却并不满足。“我祖祖辈辈是种庄稼的。我从小的愿望,就是能把玉米等农作物卖出好的价钱,让乡亲们种庄稼也能增收致富。”无论走到哪里,家乡的那些庄稼地不时会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以前农民愁啥?愁种庄稼不挣钱,许多人因此外出打工,导致撂荒地多。虽说我们这里是山区,不是粮食主产区,但每次看到地里没种庄稼,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李以金说。
2021年,李以金收缩建筑业务,建厂子炒玉米豆。县农业农村局支持50万元,帮助李以金建厂。镇党委、政府帮助他联系销路,村上帮助他协调用地。很快,黄灿灿的炒玉米豆迅速得到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李以金不仅解决了村民们的玉米销售难题,还带动10多户群众通过进厂务工增收。
今年64岁的村民段纯喜和老伴程仕方10多年来一直种糯玉米,但种出的玉米总是难以销售。李以金把他们请到厂里当师傅,老两口每天收入四五百元。“以金为人和气,从不亏待我们。”段纯喜说。
“刚起步,去年产量少,只有1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但我算了一下,还是觉得非常划算。我以每公斤8元的价格收购乡亲们的玉米,让他们尝到种粮食的甜头。除去成本,我自己4个月挣了2万多元。”李以金说,“最重要的是,我觉得坚持下去,就能实现我和乡亲们共同的致富梦。许多人认为种粮食不挣钱,我觉得只要换换思路,种粮食也是大有可为的。”
随着党和国家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和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政策的出台,李以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做强“原生态庄稼链”,一定要靠种粮食带动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贵州铜仁:建强农业基础设施 确保粮食稳产增收
国际粮价大涨引出安全问题 中国受影响较小
农业农村部召开常务会议强调 坚持保安全提品质一起抓 不断提升农...
我国粮食市场供应足 稳价保供有基础
全国农业气象服务专家组成立 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智库力量
桃林套养土鸡 奏响增收致富曲 河南淮滨积极开发特色产业推动乡村...
返乡种高端蔬菜 创业带乡亲致富
孟总理:成立种子银行避免粮食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