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2022-04-02 01:26
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生态是底色,产业是支撑,富民是根本。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盐城,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积极探索“双碳”目标实现路径,加快把生态资源禀赋转化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做美经济、生态“双面绣”,推动产业、城市、生态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努力为全球生态治理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盐城智慧、提供更多盐城经验。
春天的盐城,万物复苏、生机勃发。市区小马沟城市绿廊内,花草点缀、林木成荫,俨然一个天然的氧吧,处处展现生态之美。分布有序、设置合理的绿地广场、透水式健身步道,则是市民茶余饭后怡然自得的好去处。
市民 张可欣:蓝天白云、水清岸绿,这个小马沟景观绿廊大大改善了我们的居住环境,各种绿色植被、各类健身配套设施也很完善。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按照这样的设计理念,小马沟城市绿廊充分利用现有水系资源,开合有致地布局杉类、色叶树种及水生植物。一步一景的健康步道,融入家规、家教、家训等文化主题元素,为市民打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绿色空间。
盐都区盐渎街道兴城社区党总支副书记 单海霞:利用好湿地这一弥足珍贵的发展资源,按照城市“绿肺、绿道、绿景”功能定位,全面实施河道清淤、河坡护砌、截污、绿化等工程建设,全力打造水清、岸绿的城市生态绿色廊道。
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然成为盐城的一张“金名片”。独特的湿地之美,推动盐城从沿海走向了世界。2021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7.4%,PM2.5年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全省领先,PM2.5全省第一。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创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市林木覆盖率25.1%,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用好生态“聚宝盆”,捧起绿色“金饭碗”。盐城的“绿水青山”,正加快赋能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记者了解到,黄河故道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铁皮石斛的生长。2020年起,响水县黄圩镇积极引进、成功总结出一套关于铁皮石斛种植的技术规范,形成组培、种植、加工完整产业链,彰显了特色优势,实现了产业富民。
响水县黄圩镇龙马村村民 王金兰:每天2个人能栽3板,80元一个板子,每天(每人)划到100、120元这样,总的收入我们感觉到很满意。
江苏云梯仙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蔡飞鸣:在4月底,能确保我们一百五十几亩的铁皮石斛种植完成,到9月份收购的时候,我们的产量能大约达到200吨左右,从市场价值来讲,收益大概能达到2000多万(元)。
生态为底、产业赋能、综合开发,补齐了民生短板,助力了乡村振兴,更带动了共同富裕。记者了解到,依托资源禀赋,“十四五”期间,黄河故道片区规划建设5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15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提升至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度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盐城市坚持陆海统筹、向海发展,实施“风电与光电立体布局、开发与制造联动发展”战略,逐步构建起新能源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成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2021年,全市新能源累计发电量24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97%,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0%,相当于替代7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50万吨。“十四五”期间,我市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积极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风口,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迈向两个“2000”新蓝海,即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000万千瓦,新能源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全力打造碳达峰碳中和的盐城模式,争做全省样版示范。
美媒:菲律宾大米产量未来将保持稳定
美媒:巴未来米产或创纪录达九百万吨
涉及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领域 一批重要国...
美媒:埃及未来将稳保稻米播面及产量
北京完成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
内蒙古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
生态环境部权威解读“新污染物治理”
创造条件推进农民市民化——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系列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