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视网 2022-11-11 02:14
近段时间
建筑业“清退令”引发热议
据报
道一些地方陆续发文
对建筑企业招录和使用超龄农民工
做出了管理和限制
那么
“清退令”主要指什么?
如何正确理解“清退令”?
超龄农民工如何转型?
收入、养老怎么保障?
近日
《三农三人谈》节目邀请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郑风田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中国老年学会农村养老分会主任委员
朱启臻
做客演播室
同时还线上邀请了
长沙文俊机电安装有限公司
工程负责人崔永涛
一起聊聊“清退令”的那些事儿
1.如何正确理解“清退令”?
面对“清退令”,网友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网友给中国三农发布留言说,现在的工厂只招45周岁以下的人,而现在50岁到60岁的农民工做体力活儿比年轻人更有劲,同时很少年轻人愿意干建筑活儿了,支持放宽年龄。
很多人也认为,“我现在能干,为什么就不让我干了?” 很多网友也觉得,是不是说只要超过60岁,那就一律不能录用超龄的农民工了?
那么,“清退令”政策我们该如何理解呢?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郑风田:
全国性的文件还没有见到,也不排除未来全国会有这样的文件。出台的背景是建筑工地经常会有一些事故,较多的发生在这些年纪大的人身上。而主管部门一看年纪大的人出事了,干脆城里人60岁退休,建筑工队按道理说也应该这个年龄阶段的人退休,因为体力、各种活动能力跟不上,应该禁止。所以,我想可能也是各个地方建筑工地上出现了事故,地方政府出台的一项对应的地方性条例。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老年学会农村养老分会主任委员 朱启臻:
这个“清退令”主要是出于对劳动者的保护。我们知道建筑工地是一个危险性很高、劳动强度很大的工作,人到了一定年龄以后,无论体力、精力、反应能力都会减弱,这样出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几率就会增加。这种情况,我们为了保护劳动者 ,在一些危险的高强度的岗位上面限制年龄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建筑这个行业它是非常综合的,有各种各样的工种,不是所有的工作岗位都是高强度的、危险的、不适合老年人的。所以,一定要理解这个“清退令”的本质,并不是说我一到55岁,一到60岁,这些事都不能干了,比如说像油工、电工,有些修修补补的 也是建筑行业,甚至一些管道的这种维修都算,60多岁的人甚至到了70岁的人做得也还挺好。
长沙文俊机电安装有限公司工程负责人 崔永涛:
目前,“清退令”的影响还不太大,没有接到具体的通知。但是,去年我们现场都要进行安全教育,说了一下60岁以上的都不让进工地了。今年有两个年龄大点的来了以后,也是不让进工地,就让他们回去了。目前工地上还有些六十来岁的,他们可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像我们干这种一般就是30岁到50岁这个年龄段的比较多,年龄很大的也不多。但是,其他工种也有年龄比较大的,像我这个工友就六十多岁,他原来在工地上干架子工,我们都知道架子工比较危险的,一般都是高空作业,后来年龄大了,感到自己做这个不适合了,家里人也不愿意让他做这个,就转行做我们这个水电安装,轻松一些他还能干。
2.“清退令”要有温度 防止“一刀切”
从农民工自身的角度来讲,如果年龄大了体力就会跟不上,家人也会担心安全存在隐患。现在来看,“清退令”政策的出发点是有这些考虑的。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老年学会农村养老分会主任委员 朱启臻:
这个政策的出发点是保护劳动者,只是我们中国的农民工的情况比较特殊 ,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和足够的退休金,一下子如果失去工作以后,会严重影响到家庭的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郑风田:
“清退令”从初衷来说,是想保护这些老年人。很多老年朋友最担心是这个政策的扩大化,从建筑行业扩大到所有行业,都不让干了,所以大家呼吁去讨论这个事,就希望政策更精准。目前,个别地方因为特殊原因而出台“清退令”政策,但比如国家层面上,下一步这些政策就要更精准、更精细。
所以,“清退令”政策在两个方面不能“一刀切”,一个是我们在理解这个政策的时候,不能片面理解;再一个就是执行起来的时候,千万不能“一刀切”。
3.超龄农民工:不干老本行,还能干点啥?
如果说年龄太大了,不适合干原先工地的活儿,那么在建筑工地相关的一些行业 ,还能做什么工作?
长沙文俊机电安装有限公司工程负责人 崔永涛:
装修、电工、维修、物业都可以干,或者在库房加工一些材料,像抹个槽子或备个材料,这些都很简单,他们都可以干。同时,也可以做个助理配合技术工来干活儿,毕竟有些活儿一个人干不了,如果派两个技术工的话,就递个材料很浪费人力,就配一个大工、一个小工合着干。
实际上,咱们六十多岁的农民工朋友,其实还是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种岗位。而现在很多农民工朋友年龄虽然大了,但还是想继续留在城市,毕竟收入会高一些,这种情况下,哪些就业门路可以去考虑呢?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老年学会农村养老分会主任委员 朱启臻:
比如说物业管理、家政服务都是可以的,特别是家政服务,不仅是女性去当个保姆,它也包括一些卫生的清扫、房屋的修理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劳动者。中国的朝阳产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其实需要很多的这样的劳动力,比如给高龄老年人洗澡,我看有国外的视频,人家设备非常先进,车上拉有一套的洗澡设备,谁有需求打个电话就来了,洗完再开车接下一个。这种服务我们现在还没有,如果被开发出来,既解决就业问题,又提供了养老的各种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郑风田:
实际上,我从我的小区看到的基本上都是老年农民工,从小区的各种管道的修理、挖地基、园林修剪、装修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基本上没有年轻人。
4.找工作也需“量体裁衣”
如果能找到这些力所能及的保安、保洁这样的工作当然最好,但是也有网友表示,从工地上退下来,再想找保安、保洁这样的活儿都不太好找了。曾有记者跟随一位65岁的老人去劳务市场找工作,一路跟下来他发现找不到工作,而单位不录用他的理由也不是因为“清退令”,只是因为年龄大。所以,目前需要解决的不是一纸“清退令”的问题,而是一个用工劳务市场的市场化选择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老年学会农村养老分会主任委员 朱启臻:
市场化选择是最适合的,有的工作适合年轻人,有的工作就适合老年人。比如说,我想找一个家里边照顾老父亲的有一定体力的人,我肯定不会找年轻人,也不会找一个没有力气的女性,那65岁左右的男性帮我来照顾就比较合适,如果这位老人愿意干这个工作,那就叫市场化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郑风田:
老年人不太会找工作,比如现在的年轻人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机渠道去找,不再会坐在街头的用工市场在那儿等,年轻人会运用现代的沟通手段和现在的找工作新的方式。而老年人就是去劳务市场去找活儿,那就肯定没有优势了,实际上到那儿去找的话,已经是很多雇主也没办法的才到那儿去找,大量的雇主可能早都通过其他方法解决了,就是他找工作的途径不适合他。
5.未来的农村养老走向
不管是农民工想解决收入问题,还是说老有所为想干点事儿,其实最终说到底还是要解决养老和保障的问题。有网友留言,“农民工在工地干那么多年没有养老保险,要是有不就办退休了吗?不就领养老金了吗?就不用干了, 也就不存在清退的事。给农民工办个最低养老保险也行,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其实说来说去,大家关心农民年龄大了之后,收入保障的问题。那么,农民工养老的问题如何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郑风田:
正规的建筑公司雇人的话,必须要买养老保险。况且,现在很多新生代农民工他愿意买职工养老保险,因为退休之后就等于跟城市人一样了。现在,已经有正式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是强制性地上保险的,有正式工作岗位的必须得买保险。但是,最尴尬的就是五六十岁这年龄阶段的农民工,他们一般选择最低档的缴费,一个月一百多元钱。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老年学会农村养老分会主任委员 朱启臻:
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老年人退休以后有一部分养老金,但是数额比较少,在农村只有一百多元钱一个月。如果在城里面缴了几年,加起来也不多,可能也就二百元钱一个月或者多一点。实际上我们说延长就业时间,只要自己愿意,应该给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岗位。我们现在正在探讨一个新的方式,就是合作社养老。我们建综合的合作社,合作社在为社员提供服务的过程当中就有了积累,而这个积累拿出一部分来为社员里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我认为,未来的中国集体经济优势应该在合作社这个层面上发挥,或者赋予它养老的职能,可能会很好解决我们农民养老问题。
解决好养老和保障的问题
超龄农民工“清退”问题
就迎刃而解了
而建筑业的“清退令”
清退的应该是安全隐患
而不是保障责任
用工规范和社会保障
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这样
我们的政策规定才会
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海南自贸港:正推进销售税改革相关研究工作
海南4月12日新增14例本土确诊病例,均在三亚
海南聚焦“陆海空”三大领域 推动科技创新
海南加快建设大型科研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已繁殖...
一季度海南离岛免税品销售超2000万件 金额同比增长8.4%
从冯家湾水产养殖“上楼”看海南绿色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习近平在海南三亚市考察调研
环海南岛海上天然气生产集群日产能超2000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