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 2022-04-22 14:26
三月中旬的一个周末,在浙江省嘉兴市新塍镇大通村,王威正在农场里一边干农活,一边参加线上园艺技术班的专业考试。
1986年出生的王威从小有两个梦想:当兵和搞农业。
当年选择园艺专业,母亲没少埋怨过他。母亲和几个舅舅都是做服装的,希望他学服装,在长辈眼里,园艺这个专业根本不用学,而且太辛苦。可王威自小就对农业感兴趣,放学路上他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逛周边村民种的地,庄稼生病了,他很想弄明白为什么。
18岁中专毕业后,他到上海的一家种子公司实习,等到转正两个月后,他选择去了西藏那曲参军。那曲和嘉兴是对口援建城市,在他读小学的时候,曾经和那曲的小朋友通过信,他一直很想去那曲看看。到了那曲,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上,他种起了蔬菜,为战友们实现蔬菜自由努力,“在我们部队,谁要能种活一棵树,就能立三等功。”他笑着说。
从部队退役回到家,他想继续做农业。在建农场之前,他先去了农业公司打工。“农业是有天然因素的,想自己创业,我得先摸透这里的地理环境、气候和市场。”一次朋友聚会,朋友说:“嘉兴只有一家公司在做时令花卉,本地的一般都去上海或杭州买。”一句话让王威心里有了主意。
开农场种花第一年,并不顺利。“时令草花对花卉衔接时间要求很高,开始开花时间衔接不好,有时候花开早了,有时候开晚了,结果花都卖不掉,影响花卖不出去的,还有病虫害和花的卖相不好。”王威回忆道。每当遇到花卉问题,他就自己找资料学习,或是找人请教,再进行实验摸索。
大通村的农场里,他的花卉基地从20多亩到100亩,都是从当地的村民手头租过来的。选择把农场建在大通村,也是因为这里地势比较高。地势高,台风来了,也淹不掉。农场里,除了他和一个做会计的姑娘,就是周边村里来干活的村民,有十六个阿姨和四个阿叔。
每天早上六点左右,他到了农场,像逛街一样,把农场都逛一遍,看花苗是不是缺水,有没有生病需要打药。在阿姨阿叔们到来之前,确定今天要干什么活,他好做安排。时不时都会有电话打过来,有问这个季节开什么花的,还有问黄色的有什么花,红色的又有什么颜色花。“现在温度上来了,花海、片植花卉的播种季到了,加紧干起了,我们还有提供优质种源,技术跟踪服务。”平时劳作的时候,王威最高兴的是看到农场阿姨的笑脸。好几个阿姨已经在农场里干了六七年,她们自己家里种粮食的土地都集体承包出去,又闲不住,来农场里干活,还能挣点钱。
不论做哪一行都需要不断学习,做农业也是一样。从部队退役后,他已经在农业领域耕耘十余年了。近几年王威愈发感到所学知识技能不够用,于是他产生了重新回学校学园艺的想法。2021年,他报考了嘉兴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扩招班园艺专业。在入学前的两个月,他还在浙江农艺师学院修完了二年的现代农业技术课程。
十六年前,他在嘉职院读的也是园艺专业,只不过,十六年后,他是以新农人的身份重返校园,成了农民大学生。去年开学第一天,他就在班会上和同学们说,自己和这个专业是再续前缘,现在给他这个班上课的老师,很多都是他的“老相识”。
周末做农活之外,他还要上网课,因为疫情,课程基本都是线上教学。平日里大家都忙于手头的工作,班级群几乎安静无声,而一到了上课那几天就特别活跃。“无论是种花还是种草,都能种得更好。”回学校继续学习让他感觉到专业知识的提升。“市场在变大,原先花卉的销售量是一百万棵,现在达到一千万棵,如今物流也方便了,我们可以把花反向拉去其它城市。”这些年,花卉市场越来越大,对花卉品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王威愈发意识到,要不断学习农业新技术、新方法、新业态、新理念,争取让更多人看到农业农村大舞台的光芒。
十年磨一剑 砥砺再出发——纪念农业农村部离退休干部读书会成立1...
打造学习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平台 ——全国政协民族...
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推出新举措 “周周论学”:培育政协读书文...
美哉书香能致远 群贤毕至竞良言 ——全国政协深化委员读书活动...
植物工厂支撑都市园艺发展的技术路径
四川省2021年“农民读书月”活动启动“精神粮仓”助力乡村振兴
江苏扬州江都丁沟镇:农民读书节启动 "红色阅读"吃香
中监所党委举办2021年第3次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