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之见——太空科技 菜乡生根

人民网-山东频道 2022-04-24 14:14

作为国际性蔬菜科技博览会,各种农业新科技一直是寿光菜博会备受关注的“重头戏”,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国内未来设施蔬菜的一个发展方向。4月20日,记者走进菜博会10号馆,一项项前沿栽培技术无不让人点赞称奇,尤其是新增添的一系列“太空”科技成果,更是让人大开眼界。

“这是太空模型栽培区,该栽培模式主要是利用人工补光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环境智能控制技术等,模拟作物生长所需的水、阳光及温度等生长条件,在太空模型中种植蔬菜,展示在太空极端条件下利用人工创造的环境种植蔬菜的场景。”在展馆中心区域,数个火箭模型并排树立,旁边一座形似空间站的棚体内培养着蔬菜和植物,让人耳目一新。展馆人员介绍,这是他们今年新引进的“太空种植技术”,“近几年,从逐渐成熟的载人航天技术,到对月球越来越多的探索,再到如今在太空中建设自己的空间站,中国航天探索的进程不断加快。也许在不远的未来,太空旅行不再是梦想,而这些工作,也需‘粮草’先行。目前,一些国家都对这项先进栽培技术进行了研发。”

“你再看那边的气雾栽培技术,是一种利用喷雾装置将营养液雾化,直接喷洒到蔬菜根系,为蔬菜生长提供所需水分和养分的水耕栽培模式。通过为蔬菜创造新型的根系生长环境,有效解决了传统土壤栽培中不易解决的水分、空气、养分供应的矛盾,使蔬菜根系处于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中,从而发挥蔬菜最大的生长潜力。”展馆人员告诉记者,气雾栽培技术也是来源于“太空”,首次构思及运用是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航天局为了在和平号空间站栽培蔬菜,科学家率先提出气雾栽培的概念并将其运用,当时,它是用超声波技术为植物提供肥水,解决了失重空间中水肥资源的浪费和回收利用难的问题。

在气雾栽培技术对面,栽种着“太空”新品种:航天红串番茄、航天丑柿、航天圆茄等。“拿航天丑柿来说,虽然长相不佳,但个头不小,大的与成人巴掌一样,口感酸甜可口。”工作人员说道。

行走在10号馆,除了可以探索从“太空”外带回的蔬菜栽培新科技和新品种,在展厅中心区域,还有一座科技味十足的新型“植物工厂”。在植物工厂内,植物如同一件件“产品”,在经过特定的“生产工序”后自动“出厂”。“我们只需要把种子种上,再定植到定植板上,直到最后采收,期间基本不用人工管理。经过一个周期后,就能实现‘这边播种那边采收’了。”展馆人员表示,植物工厂采用了立体栽培技术、营养液栽培技术、LED灯光补光技术及微环境调控技术等先进种植模式,再加上环流风机等先进设备,可以让温度、湿度条件保持均衡,一直让作物处于适宜的生长环境中。而且,植物工厂通过调控不同的营养液配方、光配方、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可以满足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对环境和营养条件的需求。

“10号馆占地1万平方米,里面集中展示的都是最前沿的蔬菜栽培技术,其中还包括物联网管理系统、智慧型植物工厂、太阳能导光和光纤照明种植、带电高效栽培、潮汐物流栽培、鱼菜共生、垂直农场、航天育种成果及西红柿树、辣椒树、巨人南瓜、空中红薯等,彰显着低碳农业、智慧农业、循环农业等科技创新的巨大潜力。”菜博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10号馆内一些栽培技术已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而未来这些技术也将推动农业科技迈向更高水平。(付冰川)

(责编:公雪、邢曼华)

登陆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新闻
热点视频
专题推荐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