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 2022-07-07 15:31
参考消息网4月25日报道
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4月23日发表题为《肥沃黑土养活了人口不断增加的中国,如今正在流失》的报道,全文摘编如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大批军人和知识青年来到了中国东北各省,其使命是开垦土地,建设房屋和农场,形成一个能在接下来数十年里养活10亿人的粮仓。
这场运动取得了成功。这片黑土地成为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的关键,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对耕地的需求也在增长。以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为例,东北三省新增农田约200万公顷。东北是中国粳稻、大豆和玉米的重要产区。
但是,农田扩张是以牺牲数以百万公顷计的森林、草原和湿地为代价的,而且风吹雨打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土壤侵蚀。
当地人说,20世纪50年代,土壤非常肥沃,“插双筷子也发芽”。现在,土壤中的有机物减少了多达75%,在有些地区,黑土层每年减少1至2毫米。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估计,如果——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所有黑土都不复存在,无论使用多少肥料,该地区的大豆产量都将减少40%至60%,玉米几乎无法生长。
在气候变化、全球贸易争端以及现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北京加强了对粮食安全的关注,包括努力保护该国最宝贵的土地。到2025年,中国计划把将近670万公顷黑土地中的有机物增加10%。这是个良好的开端,但仍将远低于20世纪50年代的水平。
在中国东北,肥沃的黑土是该地区地理及其特殊历史的产物。漫长寒冷的冬季放慢了微生物分解的速度,保存了土壤中的大量有机物。
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林汉明说:“中国一直在为保障粮食安全付出大量努力。过去,大部分努力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以养活所有人。现在,中国更注意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包括保护土壤。”
保护土壤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是让有机废物还田,以保持土壤水分、提高肥沃度、防止风蚀和水蚀。
吉林省梨树县的专家挨家挨户劝说农民不要遵循当地传统,焚烧或者清除残留的秸秆和树叶。
全球变暖使情况更糟。中国黑土地区如今的平均气温比50年前高出近2摄氏度,这一差异足以加快土壤有机物的分解速度。
干旱和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也造成了更多的土壤流失。
绿色和平东亚分部的气候风险研究员李钊(音)说:“尽管许多中国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帮助农业部门适应气候变化,但国家迫切需要更系统的适应战略并将之落实。”
去年,有11个人因为盗采和非法出售黑龙江省的黑土而被判处最高达到7年的有期徒刑,这一系列审判体现了中国利用执法保护土地的意愿。
国家发改委:中国将积极防范输入性影响 保持物价继续运行在合理...
敦化市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建设查验工作全面开展
稻谷、小麦自给率超过100% 中国粮食保供稳价有坚实基础
大连市部署2022年保护性耕作推进工作会
河南:建设“中原农谷”,让中国饭碗装更多河南粮
保护草原 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绿色名片
云南楚雄:抓实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2022年中国经济七大政策“靠前发力”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