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报 2022-10-14 09:19
重庆市江津区地处长江要津,依山傍水,历史悠久,风光旖旎,人文荟萃,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重庆市首个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四面山,6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3个A级景区。镶嵌着600多处自然人文景观,其中,不可移动文物835处,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6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5个,中华传统村落5个。获评“中国楹联城市”“中华诗词城市”“中华武术之乡”。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出中山千米长宴、白沙闹元宵、永兴菜花节、七夕东方爱情节等品牌节会。
“十四五”期间,江津将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高质量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五地一城”,打造江津休闲旅游胜地,全面开启江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今后5年,文化和旅游发展将结合乡村振兴、宜居城市建设,高质量建设休闲旅游胜地。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研学等多元融合发展,协同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重庆都市“后花园”。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文化旅游新高地。
凸显文化特色 彰显城市底色
近年来,江津对域内文化资源进行普查,做到“心中有数”,对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提档升级、做足亮点,创新激励机制、提供政策保障,多维度发力,全方位构建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同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系统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逐步形成多样文化相映生辉的局面。
如今,江津已构建起“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风貌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的空间保护体系。普查到旅游资源433处,实现了对全区旅游资源“家底”的台账式管理。申报重庆市级历史建筑22处,出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方案》《江津文物保护管理网络制度》等文件,让文物保护科学有效。2018年,江津获评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
江津积极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市民和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同时,扶持文艺精品创作,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倡导全民阅读。进一步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积极推动城市建设,建成3539文创园、滨江路特色文化长廊、奎星广场文化街区等文旅项目。保护性开发文化遗产,启动石门大佛寺保护修缮及配套设施建设。
2021年,提档升级后的陈独秀旧居陈列馆开馆迎客。2021年,完成对石门大佛寺摩崖造像、石蟆镇石蟆社区清源宫、塘河镇硐寨村廷重祠、鼎山高牙村钟云舫旧居、白沙镇红花店村王政平民居等修缮保护工作,让文物资源变成新的旅游吸引物。
同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积极拓展新型文化服务空间,构建起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响江津公共文化品牌。2019年,江津被授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20年,江津区文化馆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此外,江津还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提升“一镇一品”特色文化旅游活动品牌影响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
依托特色爱情文化,以诗联文化为根基,江津对1.7公里长江滨水带进行微改造,实现了江津地域特色爱情元素和城市景观相互融合。如今,昔日的普通滨水带变身为热门景点,爱情专列、津彩云梯、寻爱空间、双层餐车等吸引无数游客前往打卡游览。
为推进城市建设,江津滚动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十大重点工程,推进双福山地公园、圣泉农业科学公园、鼎山体育公园、滨江体育公园建设,因地制宜建设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让市民“推窗见景、出门进园”。同时,对标重庆中心城区,精准抓好提升工作,优化高质量发展空间载体,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夜经济与江津富硒美食融合发展,对米兰小镇等夜间经济特色街区进行提档升级,鼎山“夜津城”入选重庆第二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江津紧抓历史文化传承,将文化融入城市建设肌理,让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浸润着文化的气息,让每一幢楼、每一座桥、每一条街牵动着情感的记忆。积极推动大剧院、临江楼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落成一批文创特色街区。同时,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加强文物和历史遗迹保护利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多维度展示和弘扬江津特色文化。此外,积极培养文艺人才,通过推出一批具有艺术感染力、社会影响力的精品力作,组织策划2021江津“几水欢歌”云上新春音乐会、“川渝放歌·三城同唱”江津区2022年新春云享音乐会等活动,用丰厚的文化底蕴彰显江津城市精神内涵。
江津从挖掘文物、制定措施保护文物、同旅游结合利用文物,形成协调运作机制,再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加强江津城市建设,将文化充分融合进城市建设之中,全面提升城市文化的综合魅力。
依托本地特色 打造乡村样板
江津以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为方向,全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出一批乡村旅游精品。加强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程,建成一批在全市领先、全国有名的乡村振兴示范点,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各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演绎出江津山水风光、人文底蕴、民俗风情和文创特产,吸引了八方游客。一江两岸津中线,聂荣臻元帅陈列馆、陈独秀旧居陈列馆凝聚江津精神气,绽放时代光彩;津南线生态游,“千瀑之乡”四面山、“西南第一庄园”会龙庄,神秘又浪漫;原乡风情津北线,重庆石笋山、聂荣臻故居、吴滩蔬菜基地体验富硒蔬果采摘的乐趣;以民俗为特色的津西线,石蟆古镇、白沙古镇、塘河古镇三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焕发魅力;津东线则提供一批集乡村旅游、休闲度假、采摘研学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提升游客体验乡村旅游的质感。
江津通过培育乡村生态游、观光休闲游等推进农旅融合,让游客品味农耕里的“乡愁”。先锋镇保坪村成为江津乡村旅游的新亮点。借助保坪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该村鹤山坪自然风光,围绕花椒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建设森林儿童公园、创丰亲子乐园、花椒产业基地、农业示范园区系列项目,成功打造出乡村旅游精品地——保坪村。如今,先锋镇保坪村村风村貌得到改善,“稻田文化音乐节”和“蓝莓采摘节”等乡村旅游品牌节会形成常态。汇集“都市休闲农业游、民宿度假体验游、农耕文化体验游、历史文化观光游”四大业态,形成集垂钓、农耕体验、观光、餐饮、住宿、露营、会务等于一体的多元化旅游场所,成为游客体验乡村风情的重要基地,是能让游客停下来、留下来、住下来的田园生活栖息地。2021年,保坪村接待游客35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70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2.35万元,其中,村民从乡村旅游业中获得人均年收入将近5000元。保坪村获得“重庆市全域旅游示范村”“重庆市美丽宜居示范村”多个称号。2021年,保坪村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2022年春季,江津根据时令,推出系列春季休闲旅游产品,《江津春季赏花指南》《开启春天游 邂逅好时光》等相继发布,满足游客春季赏花、踏青、亲子游的出游需求。
坚持全域发展 推进文旅融合
江津坚持全域发展理念,在做靓历史文化名城基础上,以文化为魂、旅游为载体,推进文旅融合,发挥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效应,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自然人文优势,用好绿水青山,积极推进旅游休闲地打造。坚持“把江津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的理念,挖潜力、夯基础、扬优势,着力构建以津南大四面山生态游为重点,津中一江两岸都市游、津西古镇民俗文化游、津北原乡人文风情游、津东綦河画廊乡村游协同发展的全域旅游格局。同时加快长寿之乡康养城和重庆影视城(江津白沙)建设,擦亮“四面山水·人文江津”城市名片。推进体旅融合,积极申办国家级、市级重大文体旅游赛事活动,提升江津影响力。推进康旅融合,做精富硒绿色产业,大力发展康养服务,让生态资源变成绿色财源。
着力优化文旅产业布局,完成“1+3+N”全域旅游规划体系编制,立足“四面山水·人文江津”城市形象,以“耍不够的江津”为主题,打造四面山旅游特色小镇、重庆影视城(江津白沙)、杜市花卉小镇等系列文旅项目。
从编制发展规划,到提质升级精品旅游线路,全面助推江津文旅高质量发展。2018年,四面山景区获评“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2019年,四面山创建成为市级旅游度假区,石佛寺遗址入围201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2020年,重庆石笋山景区、中山古镇、会龙庄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四面山景区获评重庆市第一批智慧旅游景区,石笋山景区获评第二批重庆市智慧旅游景区。江津获评“文旅融合典范”“最受听众喜欢的旅游目的地”,“耍不够的江津”被评为“2020年度中国旅游影响力营销案例”。2021年,聂荣臻故里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江津区入选“2021文化旅游优选目的地”。江津芝麻杆获铜奖,琉璃簪花、严选江记高粱酒、壹号江记高粱酒入选2021“重庆好礼”外事礼品。
江津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江津将坚持“文化+”“旅游+”战略,推动“文旅”“农旅”“康旅”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文旅产业品质,全力助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快休闲旅游胜地建设。
2021年文旅工作亮点
1.助力优质景区提档升级。开展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聂荣臻故里景区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重庆江津科技馆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四面山游客集散中心“开门迎宾”,高品质、全方位的旅游服务给游客带来更舒适的游玩体验。此外,以“爱情文化”为主题打造的爱情文化长廊开放,成为江津爱情文化地标。
2.提质升级五条旅游精品线路。对“一江两岸城市游”津中线、“大四面山生态游”津南线、“原乡人文风情游”津北线、“古镇民俗文化游”津西线、“綦河画廊乡村游”津东线5条精品线路进行提档升级。
3.优化全区文旅产业布局。参加2021重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供需对接会等招商会,储备招商引资项目18个,引入更多业态,做大江津文旅产业规模,持续推动3539文创园、奎星广场文化街区、仁能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4.助推乡村振兴。先锋镇保坪村依托自然景观、人文奇观等旅游资源,打造为江津重要乡村旅游基地,为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2021年8月,保坪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此外,江津创新开展“一镇一品”特色文旅活动,杜市太公山花木旅游文化节、贾嗣桑葚采摘文化旅游节、蔡家吃新文化节等,展现江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新面貌。
5.积极促进文旅融合。强化“名人、爱情、古镇、长寿、诗联、抗战”六大特色文化,抓好文化旅游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发挥市级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效应,走出一条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9月,重庆市江津区入选“2021文化旅游优选目的地”。
6.创新文旅推介活动。江津与四川泸州、宜宾、内江、自贡、遂宁等市,重庆荣昌、永川、合川、潼南、铜梁等区联合开展文旅推介活动。“四面山水·人文江津”江津文旅四川推介会在成都举办,开展“看非遗、走亲戚、游江津”活动,向四川游客推介展示重庆历史文化名城——江津的独特文旅资源。参加重庆西旅会、2021粤港澳大湾区重庆文化旅游推介活动、海南休博会等活动,“四面山水·人文江津”城市形象走向全国更多城市。
7.公共文化服务量质齐升。近年来,获评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江津,新建或升级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与档案馆、群众信访中心共同构建起“五馆三中心”,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精彩、处处有特色”格局。此外,江津区文化馆获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一级馆。
8.开展全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开展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专项调查,积极申报冉钧烈士墓、江津中学旧址、聚奎书院等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通过修缮文物、推出专题展览、出版书籍等方式,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社会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利用区域红色旅游线路,弘扬革命文化。
9.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川南渝西,实现合作共赢。四川泸州、宜宾、自贡、内江四市以及重庆江津、永川、荣昌三区成立“川南渝西文化旅游联盟”,借助重庆“一会一节”契机,举办川南渝西专场推介会,推出川南渝西文化旅游环线。同时,川南渝西成立公共图书馆联盟,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一体化发展。川南渝西旅行社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2022年文旅工作要点
1.推进休闲旅游胜地高质量建设。围绕高质量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坚持建设“五地一城”目标,着力打造休闲旅游胜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让江津成为远近闻名的宜居城市。
2.助推江津加速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抓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发挥江津是重庆“一头连着主城,一头连着四川、贵州”的优势,积极参与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全力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节点和目的地。全面梳理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和产业现状,找准江津“融城融圈”定位,探索江津“融城融圈”文化旅游业合作的新样板。此外,与泸州、宜宾共同举办非遗助力成渝经济圈建设暨首届巴蜀酿造技艺旅游发展研讨会,积极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文化交流发展和文旅融合。
3.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和效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分批次提档升级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大力培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持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创新服务方式,促进融合发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
4.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江津文旅特色资源,加快推动“文旅”“农旅”“康旅”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好文化旅游项目策划和企业招引,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提质增效。
5.创新开展宣传营销。借助川南渝西文化旅游联盟、渝南黔北旅游营销联盟、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等平台,加强与四川省、贵州省等地的交流合作。持续推广“四面山水·人文江津”城市形象,增加江津文化旅游曝光度,提升江津文化旅游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6.强化文化保护传承。提高文物保护水平,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挖掘和传承,充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投入机制。系统梳理全区文化资源,建立人文资源清单,激发文化活力和价值。积极推进划定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工作,开展好区域文物影响专项评价。持续举办“文化进万家”、非遗“三进”等活动。组织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参加重庆非遗购物节、第七届重庆非遗暨老字号博览会等活动。
以“三个努力建成”引领曹妃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水利部: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 确保今年新开工30项以上
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访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
临高县美山村:大力发展村级产业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张庆伟在湘潭调研时强调 坚决守牢守好安全发展底线 为高质量发展...
北京休闲农业开启乡村发展新空间
芜湖市中央环保督察反馈化肥农药减量化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顺利召...
阜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推进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