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青海新闻 2022-07-17 23:10
中新网青海新闻5月18日电(拜得菊 张添福)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乐都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牢把握“国之大者”,把耕地“非粮化”及撂荒地摸排整治作为头等大事和最紧迫的任务来落实,全区上下传压力、激动力、聚合力,“三力”齐发,有效遏制耕地撂荒及“非粮化”现象,盘活闲置耕地资源,稳住农业农村工作“基本盘”。
强化组织领导,高位推动传压力
牢固树立全局思维和系统思维,以完善的组织体系严格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层层压实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责任。坚持以“学”为先,筑牢思想根基。及时组织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领会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安全、政治安全,切实增强维护粮食安全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在深学、细悟、笃行上下功夫,做到一体学习、一体贯彻、一体落实。坚持以“行”为要,强化责任担当。区委区政府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决扛起维护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有力抓好粮食安全各项工作。紧扣关键节点,及时组织召开全区耕地“非粮化”及撂荒地复核安排部署会及推进会,周密部署农村耕地“非粮化”及撂荒地工作。各乡镇、各相关部门找准定位、主动进位,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召开现场推进会等方式,有力有序推进撂荒地和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坚持以“实”为基,压实工作责任。先后制定印发《乐都区农村耕地撂荒及苗木种植摸排整治工作方案》《乐都区农村耕地“非粮化”整治三年行动工作实施方案》《海东市乐都区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
强化统筹谋划,聚焦重点激动力
严格执行“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通过“定底线、定方位、定责任”,严格管控基本农田“非粮化”、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定底线”,强化底数摸排。严格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及城镇开发边界,划定39.1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和45.6万亩耕地红线。区级主管部门成立20个工作专班,分赴各乡镇(街道)开展耕地“非粮化”及撂荒地整治工作数据核查,并就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各乡镇(街道)充实工作力量,开展“拉网式”摸排登记。“定方位”,强化管控整治。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切实加强耕地保护的刚性约束,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动员群众主动清退苗木种植,从源头上遏制耕地 “非粮化”行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大力推行耕地保护补贴、产业扶贫、农业产业扶持等国家涉农惠农政策与耕地种植直接挂钩,做到“谁种补谁、多种多补”,确保辖区内撂荒地实现“零存量”。截至目前,全区撂荒地已全部完成复耕,复种率达97.32%,耕地“非粮化”整治面积达5300亩。“定责任”,强化问责整改。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打通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持续深化涉粮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举一反三、全面对标整改,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整改工作格局,做深做细巡视巡察“后半篇”文章。
强化常态长效,健全机制聚合力
健全完善撂荒地和耕地“非粮化”整治宣传、督导等工作机制,着力推动整改落实、制度建设、能力提升一体推进、同步落实。持续深化大宣传格局。积极适应新媒体特点,充分利用“线上+线下”高效便捷的优势,持续深化“乐都宣传”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河湟古都 人文乐都”快手号以及“人文乐都”抖音号等新媒体阵地作用,广泛宣传撂荒地整治和国家粮食安全政策,动态更新乡镇部门撂荒地整治成效信息300余篇(条),做到“复耕工作推进到哪里、政策宣传就跟进到哪里”,进一步调动农户自主复垦复耕的积极性。组建撂荒地及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督导专班,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作用,分批次、不定期开展撂荒地及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情况督导检查2500余人次。坚持“半月一调度、一月一总结、季度一通报”工作机制,督促进展缓慢的乡镇(街道)加快整治进度,提高整治质效。各乡镇(街道)同步成立相应督查机构,由党政负责同志巡回督导检查,对已整治的撂荒地及“非粮化”地块加强监管,避免出现二次撂荒、反弹回潮,有力构建保护有力、建设有效、管理有序的耕地保护新格局。
保定市人大常委会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金沙镇:人居环境整治忙 镇村容貌“开美颜”
滨湖高标准农田连片整治
甘肃省金昌市全面开展食药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金山店镇:全面开展撂荒地整治工作
中国市场引力不减 稳外资多维发力
一线调研:应种尽种 一亩地也不撂荒
餐饮企业“自救”各显神通 有的摆摊有的发力预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