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022-05-29 23:05
央广网西安5月23日消息(记者刘昱)“去年陕西省通过国审的7个小麦品种有6个出自杨凌,全年种子交易量占陕西全省的二分之一,示范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良种在粮食增产中发挥的作用占到了45%以上。”5月23日,在2022年全国(杨凌)小麦新品种观摩会上,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黄思光介绍了杨凌种业发展相关情况。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位于陕西的杨凌示范区,小麦育种历史悠久、育种技术领先、科研资源雄厚、产业优势集聚。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贾锋介绍,杨凌示范区已经创造了数十项全国第一或世界领先的成绩,其中,碧蚂1号、矮丰3号、小偃6号、陕农7859等品种主导了黄淮麦区四次品种更新换代,西农979小麦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1.53亿亩,西农511、伟隆169小麦新品种以其良好的综合性状表现深受黄淮海麦区好评,推广面积持续增加。
去年以来,杨凌示范区以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为目标,重塑现代种业创新生态,成立了杨凌种业创新中心,组建了院士领衔的技术创新团队,建立了小麦等5个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体系。同时还组建了一批创新平台和创新联合体,积极引进头部企业入区发展,争取国家旱区农业种业创新基地和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成功落地。
其中,在2021年秋播前,杨凌种业中心在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甘肃等地安排布置了国审新品种和部分省审品种的展示方,综合展示方包括西农100、西农369等22个品种,目前长势良好。
杨凌种业创新中心小麦工作站首席科学家吉万全表示,“十三五”以来,杨凌种业中心共审定小麦品种 106个,其中国审品种 18个,省审品种88个。经评估,这些品种综合抗病性好,尤其是抗条锈病和赤霉病,类型丰富,优质强筋,高产稳产,是杨凌小麦走出陕西、迈向黄淮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品种支撑。
下一步,杨凌示范区将充分发挥秦创原农业板块和杨凌种业创新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创新攻关、示范推广、要素集聚、扶优扶强,打造全国小麦种业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集聚区,让越来越多的杨凌小麦良种走向全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疆春季粮食播种工作基本完成 整体进度快于2022年同期
大连设施农业生产面积达26.24万亩 今年计划新增9000亩
河南省汝南县:100多万亩小麦丰收在望
陕西省扎实做好汛期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到2023年河北省新增科技企业贷款累计超过2000亿元
非洲开发银行批准15亿美元紧急粮食贷款 以应对非洲粮食危机
【2021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推动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