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 2022-06-03 11:49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中新网湖州5月27日电(施紫楠 韦诚)初夏时节,走进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虹星桥镇谭家村,民房整齐排列、村道宽敞整洁、果林充满生机,风景美不胜收。
舒适宜人的村庄、一应俱全的配套。
“从前的老白洋庙村经济发展滞后,80%的村民以传统种植业为生,村民生活艰难。”回忆起以前的时光,谭家村党总支书记王玉春感叹道。
2003年后,虹星桥镇通过并村,撤去老白洋庙村成立谭家村,并围绕建设休闲娱乐、农业采摘及生态观光于一体的旅游生态休闲村为目标,以现有生态资源为依托,对该村基础资源进行整合、定位,科学规划、适度开发。
“打开发展思路后,要找准促进发展的好门路。”在王玉春看来,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
虹星桥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果蔬种植、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红火。此背景下,谭家村把农业产业工作作为助农增收的重要突破口,探索“稻虾共生”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2019年以来,在镇、村干部和农商银行“兴扶贷”政策的鼓励支持下,谭家村低收入农户叶天和通过贴息贷款10万元进行自主创业。经过几年的探索,他已成为帮扶对象中成果最显著的一户。
“什么时候给龙虾喂药、土地怎么追肥,有任何问题,只要找政府都会给我解决。”叶天和说,通过“技术支持+帮销”的模式,普通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村庄发展的红利。
近10年来,谭家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不断增强,走出了一条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与增加村民收入双赢的致富路,成为虹星桥镇首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百万元的村子。
眼看着村民盖起新房,鼓起腰包,如何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又成了摆在谭家村面前的新难题。王玉春认为,“要抓经济、上项目,形成组团式发展的新模式。”
2020年,谭家村老农贸综合市场拆除后新建的商业写字楼正式完工,一楼及二楼已全部出租,年收入达5万元。同年,该村仓储项目及白洋庙商铺也顺利完工,年租金可达36万元。
“下一步,我们打算切实增强自我‘造血’能力,联合周边五村共建仓储项目,预计能给村集体经济带来每年60万元的收入。”王玉春说。
党员干部做“答题人”,民众百姓做“阅卷人”。眼下,乘着数字化改革的东风,谭家村绿野逐梦,正闯出一片更宽广的天地来。
“未来几年,我们将以全域土地整治为主抓手,力争在‘乡村+区块链+大数据’的驱动下,融合文旅手法,重点打造‘产业、生态、乡风、治理、民生’五大智慧应用层,打造‘智慧乡村’。”王玉春说。(完)
帮助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 中建电商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
数字技术为乡村治理增“智”
甘肃逾2万名农民获评职称 “田秀才”献“智”乡村沃土
宁夏农垦:打造智慧无人农场 唱响“智慧农业”前进曲
绘出乡村建设最美路线图
乡村振兴看青海丨海南州:科技赋能 让农牧业生产更“智慧”
小番茄大智慧|央广网记者带您探秘“花样”番茄致富经
广西田林县:灵芝产业为乡村振兴“插”上新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