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3 15:01
连日来,北辰区双街镇2000多亩水稻进入“缓苗期”,需要及时喷洒“返青肥”。全镇各基层合作社纷纷利用无人机开展植保作业,抢农时、保生产,不仅提高了农田作业效率,也降低了种植成本。
“秧苗移栽到水田后,需要一个恢复生长和适应新环境的过程,称为‘缓苗期’。这时喷洒药剂和肥料,能增强秧苗的抵抗力,对保障成活率非常关键。”柴楼村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跃凯向记者介绍。他身后的稻田里,植保无人机正按照预定航线在距离秧苗3米左右的高度巡回作业。
近两年,双街镇农业现代化加速,合作社、家庭农场主纷纷购置智慧农机,上蒲口村家庭农场主孙德虎就是其中之一。他累计投入20万元购置了3台植保无人机,除了自家农场使用,四邻八村的种植户也都找他预订。
“一台直径2米多的植保无人机能装60公斤肥料或农药。300多亩的稻田,几分钟就能飞一个来回,人工施肥至少要十几个人忙一整天。而且,机器喷洒均匀,不容易造成污染和浪费。”孙德虎说。
受近期新冠疫情影响,双街镇农业生产一度面临用工困难。植保无人机大显身手,不仅解决了“用工难”、节约了人工成本,而且作业效率也大幅提升。目前,北辰区水稻种植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育秧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联合收割机、秸秆捡拾打捆机一应俱全,基质育秧、自动插秧、稻蟹混种等技术全面普及。
“三级保障机制”确保“三夏”农机化安全生产
夏粮主产区麦收进度加快 农机具更趋绿色、智能
2022年“三夏”“双抢”农机检修技术指引来了
聚焦农机安全使用,全力保障“三夏”生产
北大荒农服集团露一手智慧农业公司与通航公司开展航化合作洽谈
DFRobot再推行空板Python入门教程 轻松实现智慧农业可视化系统...
大理州云龙县将与四川大学商学院、四川省区块链行业协会开展肉牛...
信阳市“数字惠农 智慧暖村”网络公益项目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