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视网 2022-11-22 14:26
6月7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又拉开了帷幕。今年高考报名人数是1193万,创历史新高。
一直以来,高考是农村学子“鲤鱼跃龙门”的最好机会,一旦“跃”过,父母自豪,乡亲羡慕,学子本人也会告别农村,开始新的生活。然而,现在这“龙门”的门槛越来越低,跨过“龙门”的人不少,但是成为“龙”的却凤毛麟角。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高考总体录取率达到92.89%,恢复高考45年来,录取率翻了近20倍。同期,由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与适龄人口之比得出来的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57.8%,45年来翻了近40倍。也就是说,能够在适龄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变为了“普及化”教育。农村学生想要凭借一次高考改变命运的机率越来越小。
现在还想要通过高考改变命运,那就得考上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然而,现实却很残酷。
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大学本科新生招生内地学生数量为2931名,这其中农村学生只有442人,占比为15.1%。对这个数据,相关报道称这是“创下近年来新高”。2020年,清华大学招生农村学生的比例为20.20%,报道称这表明“寒门难出贵子”现象有较大幅度改观。这两个数据,还是在国家“实施重点高校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专项计划”的政策下取得的。简单理解,就是在“专项计划”政策下,农村和脱贫地区的学生上重点高校有一定的优惠措施。
每年参加高考的农村学生有多少,目前没有看到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但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看,2020年居住在乡村的人口数量为5亿多,占到总人口数的36%,这和北大、清华录取农村学生15%和20%的占比相去甚远。
农村学生特别是农村贫寒学生上重点大学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农村教育设施落后、师资质量差是重要原因。这也迫使好多家庭为了孩子上好学不得不进城谋生,他们为了让孩子接受和城里学生同等质量的教育,却付出了比城里家庭更多的心理上、经济上的负担。而更多农村家庭的孩子是没有机会进城里学校的。
教育公平让城乡孩子接受均等质量的教育,国家一直在做。北大和清华录取农村学生的比例不断提高,就是努力的结果。但是,这件事任务还很重,农村的好多家长和孩子依然把高考当作“跃龙门”的机会。如果由于教育不均衡而导致他们望“门”兴叹,这事儿说不过去。(作者 中国三农发布评论员 常瑞民)
广州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激发烟叶生产要素活力 聚力延平农村经济发展
女大学生开收割机收麦子?不用大惊小怪
教育部考试院:地震、洪涝灾害地区的考生高考语文正常开考
山东海阳:打造农村电商“生力军”促进数字乡村经济发展
返乡大学生,9年打造出鲁西北最大多肉基地
5G农机、物联网、智能手机……“三农”变化之农村新家当
农村屋顶光伏能不能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