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农机给力,旱涝保收不难

农民日报 2022-08-17 21:06

采访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裴逊琦

俺叫杜焕永,今年48岁,10年前回到家乡开始搞种植,2013年成立了焕永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流转土地2048亩。俺们有一支农机社会化服务团队,拥有各类农机具100余台,服务面积达到1.5万亩,是全县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合作社。

滑县是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被称为“豫北粮仓”。但是去年,河南洪涝灾害较多,俺们这里受灾严重。当时,大片农田都被淹成了泥地,机器进不去,不少玉米直接泡烂了,下一茬的小麦种不上,小麦播期整体推迟。农时不等人,俺们农民心里是真急啊!

最当紧的就是先把玉米收上来。面对这种自然灾害,先进机械的力量就发挥出来了。很多普通农户的机器压根下不了地,俺们合作社的农机装备实力比较强,靠着自己改装的收获机和籽粒收割机,抓紧抢收了一批玉米。

抢收之后就是抢种。俺们的播种机安装了北斗导航辅助自走系统,走得横平竖直,比传统的人工方法要省出一半的时间,而且麦苗整齐均匀,便于后期管理。可以说,收割、整地、犁地、旋耕、播种,俺们这“一条龙”服务下来,比农户自己干要快得多,也划算得多。

这种实力被周边农户看在眼里。去年找俺们服务的人也多了很多,播种面积直接增加了1万亩。那段时间,社员在田间忙得连轴转。这样紧赶慢赶到11月初,俺们服务的农田全部完成小麦播种,虽然比往年要晚半个月,但是基本上没有耽误,俺这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完成播种,接着就要把苗养好。自从水灾发生,省、市、县各级农技人员和专家都到俺这里看过。按照专家的指导,俺在麦苗返青的时候适当追肥,科学浇水。尤其今年春天比较旱,俺往地里多浇了一遍水,麦苗噌噌地就拔起来了。合作社有植保无人机和自走式打药车,农户一个电话,俺们马上就可以派出服务队。

这一季的麦子种得很辛苦,最后的收获阶段不能掉链子。俺们这里一般6月初开始收割,进入5月,社员们就开始检修农机,做好万全准备。6月3日,俺们就开始大面积收割了,40多台收割机一起上阵。目前已经把服务农户的麦子收完了,剩下的是合作社自己流转的土地,预计再有个两三天就可以完成。

今年的小麦穗大,粒也饱满。前几天,专家们来给俺们服务的农田测过产,亩产大概能达到1300斤,比往年还要高一些。俺真心觉得,正是有了这些先进机械的帮忙,俺们才能顺利挺过洪涝难关,实现了旱涝保收。

登陆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新闻
热点视频
专题推荐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