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文明网 2022-06-21 16:39
蓝天白云飘,青山绿水绕;大地花烂漫,坡上青青草。
沿着柏油马路驱车行,道旁雏菊开得正艳。远处碧瓦红墙自成景,近处绿柳拂风花照水,黄桃压枝稻飘香。这如画的景色,正是长沙望城区茶亭镇静慎村村民的生活画面。
近年来,静慎村坚持党建引领,探索“九贤治村”,全面完善村级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集体经济,培育群众爱党爱国爱村爱家的静慎情怀,走出了一条以精神文明助推村级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绿色发展生态美 见山见水留乡愁
站在静慎村的山坡上远眺,宝盖山是绿的,黄龙河是绿的,慎家桥静卧在碧绿的山水相接处,文星塔耸立在流翠的田垅中。
近年来,静慎村大力推行垃圾干湿分离再处理、雨污分流再入塘,全面建设化粪池、堆沤池、隔油池、人工湿地等“三池一地”;组织开展“让庭院、让村庄美起来”活动,打造“美丽庭院”1000多户;全村实现无荒田、无荒山、无白色垃圾的“三无”目标,呈现出“村貌悦目协调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风文明身心美”的良好格局。
静慎村以特色产品为抓手、以品牌打造为先导、以生态产业为根本,大力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产业振兴。比如,结合本地种植传统,引进新乡贤回乡创业,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组织和动员群众种植红薯;开发静慎“新乡贤”品牌,鼓励返乡创业青年流转土地种植义稻,解决当地80余名劳动力家门口就业问题等。
2021年,静慎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有效反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真正做到“绿了青山,红了日子”。
“六老”宣讲润心田 文明新风拂静慎
走进静慎村,现在几乎看不到一个拱门;无论何时何地,静慎村地域内见不到一片鞭炮纸,移风易俗已经入脑入心、蔚然成风。
“我死之后不要办丧事,不要放烟花鞭炮,不要搞迷信活动。将遗体自愿捐献给湘雅医学院做研究,眼角膜捐给爱尔眼科。”静慎村怀清塘组村民余志龙,患病期间就立下遗嘱,要求家里人实行移风易俗,不办丧事。2019年9月13日余志龙去世,家里人按照他的遗愿进行了遗体和器官捐献。
“只要两口子幸福,不要在乎一些虚礼,要带个好样,带头实行新事新办。”廖家坪组村民王少明,外孙女曾亚出嫁前就给女儿女婿做工作,要求实行婚事新办。曾亚出嫁时,只请了家里的几位长辈一起送亲;回门当天,新娘新郎接受了邻里亲属的祝福,没有收受礼金。
“人要学好样,当好人。要讲孝道,讲义气,讲上进。”在慎家桥组的乡贤讲堂里,70多岁的余新华老人娓娓道来。静慎村成立以老党员、老模范、老代表、老士兵、老教师、老农民为主体的“六老”宣讲团,宣讲团成员们及时向村民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对各家各户垃圾分类、移风易俗、乡风文明、邻里和谐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点评和督促。他们的宣讲,改变了很多人,影响了很多家庭,文明家风、淳朴民风浸润了整个静慎村。
村民自治有办法 “九贤治村”焕新颜
“新乡贤”是静慎村党总支领导下的一个重要群体。在支村两委的领导下,新乡贤理事会组建了“党员之家”“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新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九支队伍,深入推行“九贤”治村,在乡村振兴、扶贫帮困、环境卫生整治、移风易俗、纠“四风”树新风宣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静慎村新乡贤筹资4000多万元,筹劳6000多个工日用于村级基础设施提质提档,新修到组公路66.7公里,修建自行车游道40多公里、完成村级公路白改黑上百公里,打造景观山塘30余口,新建文星农民文化公园、守望主题文化公园等农民文化活动阵地5处,新建慎家桥、新湾等美丽宜居村庄屋场20多个,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新样本。 静慎村用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大地扎根。
浙江省年度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湖州再获优秀
胡春华强调:扎实有力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
贵州黔西南州把产业发展与技术服务相结合 乡村来了科技特派员
永顺莓茶推介会在长沙举办现场签约订单超8000万元
金山的“国家森林乡村”,有“林长制”保驾护航
重庆科技学院:让“智能烘干房”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共青团湖南省委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启动 “百万青年建功乡村振兴战...
山西29条暑期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