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盐碱地种下丰收希望

新疆日报 2022-06-29 22:06

仲夏时节,在克拉玛依市农业开发区的一处试验田里,原本几乎寸草不生的盐碱地满是绿色,猛一看,有点像刚长出的麦苗。其实,这是一种“吃盐”植物——盐地碱蓬。

“被称作‘吃盐’植物,是因为它不仅可以在盐碱地里生长,还能为每亩地带走400多公斤盐,又能使土壤耕层脱盐,3年后,这些盐碱地就可以种植正常作物。”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田长彦说。

新疆是我国盐碱地面积最大的省区,土地盐碱化造成农业减产,经济损失巨大。如何降低土壤含盐量,让大面积的盐碱地变成正常土地?

21世纪初,田长彦带领团队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历时10余年,在新疆主要盐碱地分布区寻找盐生植物,最终从100多种盐生植物中筛选出盐地碱蓬、野榆钱菠菜、盐角草等优质“吃盐”植物。

目前,该项技术除了在新疆部分地区进行示范推广外,还在宁夏、内蒙古巴彦淖尔、华北以及沿海滩涂地区推广。

“为了将盐碱地改良为正常土地,新疆各族群众通过挖排碱渠、大水洗盐、水旱轮作等方式排盐。这些举措虽然改良效果好,有利于土地排除盐分,但都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还会发生次生盐渍化。”田长彦说。

通过灌排洗盐,新疆农业发展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然而,随着滴灌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盐碱地改良又面临新的挑战。

“滴灌只能造成土壤中植物根层淡化,并不能把盐排出土体。随水而来的盐无法随水而去,土壤就会积盐。”田长彦说,原来灌区洗盐排进荒漠里的水也被阻断了,致使绿洲农田过渡带生长在荒漠区的植物也将面临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田长彦开始带领团队转变思路。在长期野外调研中,他发现,在一些盐渍化严重的土地上,虽然农作物无法生长,却能生长一些耐盐植物。

基于这个发现,田长彦带领团队跑遍了南北疆和东疆平原区所有有盐碱的地方,探明了新疆有320种盐生植物,占全国60%以上。为了摸清野生状态下盐生植物的生长规律,田长彦带领团队分别在阜康和克拉玛依建了两个盐生植物园,引进了150多种盐生植物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在盐碱地上种植盐生植物不仅每亩地能生产1.8吨干物质,还能带走400多公斤盐。同时这些植物还可以作为很好的饲料添加物,解决了南疆部分地区饲料短缺问题。

田长彦还发现,这些“吃盐”植物还可以作为蔬菜食用,以盐地碱蓬为例,它含有很高的甜菜碱类调解物,营养丰富,可以凉拌或清炒。此外,研究团队还尝试把“吃盐”植物加工成盐基生物炭,用于南方部分地区酸化土壤治理。

经过多年的努力,田长彦带领团队解决了盐生植物从种植到生长期管理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的机械化生产问题。然而,该项技术的规模化发展也面临难题。

“盐生植物野生环境下的性状特征限制了其作为作物开发利用的经济可行性,品种驯化与品质培育需要进一步加强。另外,新疆盐碱地分布广泛,需要针对不同的盐生植物、不同的生态区域开发出适宜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田长彦说,目前,盐生植物作为蔬菜、油料、饲料等种植,仍处于小规模示范阶段,实现大面积推广还需要社会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

登陆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新闻
热点视频
专题推荐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