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 2022-07-07 07:03
日本Bpress新闻网7月4日文章,原题:日本已成为中国的食品殖民地。
上世纪末,中国稳步推进改革开放政策,沿海地区劳动力价格低廉、数量巨大,且中日距离较近,物流运输便利。于是,许多日本食品企业瞄准中国,把日本先进的加工技术带到中国,在华进行食品生产加工,再将加工完成的食品出口到日本。
例如,深受日本人喜爱的甜虾大多在北欧地区捕捞,在渔船上迅速冷冻后运往中国的工厂,再由中国的工人进行剥壳作业。为了美观,甜虾的尾巴不能去掉,虾肉也不能有损伤,如此精细的要求使得剥虾这项作业无法实现机械化,只能人工去做。伴随着速冻技术进一步发展,诸多种类的海鲜加工在中国逐渐兴起。
这种生产模式下,日本食品企业开始在中国工厂生产章鱼小丸子、天妇罗以及其他一些食品半成品,这些按日本标准生产的半成品完成后会被送往日本各地的餐桌。日本的食品企业还与中国的农民合作,种植符合(日本)标准的蔬菜。可以说,这些农田已成为日本企业的“粮食基地”。当地农民笑称“我们已经不算农民了,而是日企的打工人”。
中国某食品加工厂内堆着一座白色芝麻山,几名身着专业工服的员工用镊子挑拣一颗颗芝麻,去除混杂的异物及残次品。在日本,商贩会给油炸食品撒上白芝麻以增添色彩,但若芝麻品质稍有不佳,日本消费者会立刻投诉。拣选芝麻的工作必不可缺,可在日本谁也不愿干。
随着日本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日本食品对华依赖度也在增加。2021年日本进口农产品金额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占进口总额的23.3%,其次就是中国,占10.1%。但对日本来说,这是危险的。一旦中国抓住日本人的胃,日本就会沦为被动。
作者青沼阳一郎,严格译
2022年6月份中国仓储指数为53.9%
推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着力点
6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2.1% 物流需求和供给能力稳步改善
2022年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活动在甘肃举办
航运指数揭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向好
英国取消日本福岛食品进口限制,英零售巨头:尚未有售卖计划
挪威新鲜鲑鱼在中国市场价格上涨影响销量
马来西亚菠萝出口额超16亿元,准备发力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