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 2022-10-10 17:06
2021年,山西省临猗县依托临猗苹果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建设,坚定实施农业“特”“优”战略,紧紧抓住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机遇,统筹推进,多向发力,“地头冰箱”升级改造蔚然成风,进而带动以果品种植、冷藏和销售为主的供应链不断健全,逐步实现了“百棵苹果树,能富一农户”的目标。
一、聚焦提质扩容,打通“最初一公里”
临猗县果品种植110多万亩,年产量约250万吨,但全县452座果品冷藏保鲜库年冷藏能力仅有75万吨,只占到总产量的约30%。面对这种现状,临猗县高质量开展整县推进试点工作,组建专班跟踪落实,有效破解了“贮能小”和“市场大”的矛盾。
一是建设标准普遍提高。通过两年冷藏保鲜项目的示范引领,打破了全县冷库“氨制冷”一家独大的局面。目前,全县共有400余家冷库采用了“水制冷”或者“氟制冷”,占比超过90%。
二是冷库容量得到扩充。2021年全县共立项建设主体28个,年冷藏保鲜能力扩增5万吨,新增库容每年可带动全县果农增收5000余万元,实现了“大小乡镇全覆盖,坡上坡下都受益”。
三是保鲜技术实现突破。通过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临猗县的果蔬冷藏保鲜设施及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新型制冷设备及保温材料的应用大大提升了自动化水平和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使得冷藏保鲜设施更加节能,低碳环保,控制精准,进一步提高了果蔬的贮藏品质。预冷库、电动叉车、立体货架等配套,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聚焦产品销售,创新“三种模式”
依托冷藏保鲜设施的大力建设,临猗县架桥开路,将田间地头直接变为销售市场,让“小农户”拥抱“大市场”成为可能。
一是“园区+航母”引领畅销。立足黄河中游晋陕豫金三角地带核心区的地理优势和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优势,依托位于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核心区的农商城打造冷链物流,打造农商航母,年交易量预计可突破500万吨,支撑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果品健康发展。
二是“前店+后仓”线上旺销。“前店”是依托电商网店,通过各种网上销售渠道,把合作社的水果和其他农产品销售出去。“后仓”是依托冷藏保鲜库和中转包装基地,通过合作社设点收购,把水果贮藏起来以便延长货架期。临猗县发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优势,建立了12个县级物流中心,70个乡镇物流中心,7个特色电商村,5家精品示范主体,年销售各类果品50万吨。
三是“出口+农超”对外直销。通过品牌网店、涉农冷库与广大果农的结合,构建起产地网销、农超和出口相结合的直销模式,实现产销线上精准对接。目前,全县年出口水果稳定在10万吨以上,与全国20家超市实现“农超对接”,设立直销窗口30个,让名优农产品走上品牌化经营道路。
三、聚焦优质优价,倒逼“产业升级”
因果品货架期延长,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直接带动了当地果品销售,实现了优质优价的销售溢价,从而倒逼全县果业全“链”各“点”提档升级。
一是高新技术推广有力。广泛推广老果园“两大设施配套、六大技术集成”、新建园“六新技术”,实现了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和精细化。同时配备物联网信息平台、农产品残留检测等先进管理设施,推动物联网技术与标准化生产有机结合,实现了苹果产业的智慧管理、智慧生产和智慧营销。
二是良种苗木繁育领先全国。为推动全县果业高质量发展,临猗县全力打造国家区域性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核心区,在苗木质量上寻求突破,大力培育省力省工宜机械化的优良苗木。通过与北京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领航达果业苗木公司的深度合作,目前生产的“一抗双脱”矮砧苗木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三是营销运营渐入佳境。截止目前,全县注册商标60个,“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68个,先后建立了农业休闲观光园、旅游带,连续举办十届果品文化节、三届鲜枣文化节,年平均签约项目5个。
提升农村妇女就业能力 推进乡村振兴 长洲区2022年脱贫劳动力职业...
四川荣县:推进以工代赈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助力乡村振兴
千垛镇“三个结合” 推进土地增减挂钩
推进智慧农业建设亟须筑牢数据安全屏障
德州全力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
抢农时 促生产 全国有序推进夏管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昆山市“三向发力”扎实推进“土壤三普”试点工作
吉林省全域统筹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