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 2022-09-14 17:44
由于降水不足以及高温天气,意大利近日遭遇了数十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旱情。当地时间7月4日,意大利政府宣布该国北部艾米利亚-罗马涅、伦巴第等5个大区进入干旱紧急状态。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以来,意大利全国第一大河——波河,水位降至70多年来最低水平,部分河段断流。波河流域是意大利最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本次旱情导致稻田干涸,青草枯萎,并威胁到夏季水果和蔬菜收成,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意大利自耕农协会经济问题负责人洛伦佐·巴扎纳表示,截至4日,我们预计旱情会造成30亿欧元左右(约合人民币209亿元)的损失。
此前,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粮农组织”)发布《2022全球粮食危机报告》称,由于气候冲击、地区冲突、新冠疫情等原因,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正在全世界蔓延。近期,粮农组织发布最新半年期《粮食展望》报告(简称“报告”),详细地描述了2022年开年以来的全球粮食局势,并对日后走势进行了预测。
1.8万亿美元粮食支出创纪录
报告指出了一个严峻现实:在各种农产品价格不断高企的当期,今年全球各国在粮食进口方面的支出将创下1.8万亿美元新纪录,但推动这一费用走高的因素并不是贸易量的增加,而是农作物本身价格和运输成本上涨。
联合国已经多次预警全球性粮食危机。粮农组织总结:“令人担忧地是,许多脆弱国家在粮食方面的进口支出增加,但获得的粮食却在减少。”当前全球多国面临粮食短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同四十年一遇的通胀周期交织,粮价飙升成为推高全球通胀的新力量,不断加剧全球经济的风险。
5月,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FFPI)为157.4点,环比下跌0.6%,但同比仍高出22.8%。这是该指数3月创新高后连续第二个月回落。3月,这一指数跃升至159.3,为1990年指数推出以来的最高值。目前,该指数仍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报告解释道,尽管消费者面临价格上涨,但对农民来说实际价格却很低,并且还在下降,这将挫伤农民增产的积极性。
生产者不是粮价高企受益者
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粮食进口支出预计将比2021年增加510亿美元,其中490亿美元是价格上涨所致,其中既包括农产品本身的价格,也包括运输价格。价格上涨因素占96%;增加的贸易额仅为18亿美元,占增加的进口支出3.5%。
报告显示,当发达国家花费更多开支应对农水产品价格上涨时,发展中国家以及最不发达国家则选择削减在谷物、油料和肉类方面的进口量。报告认为,这说明,上述国家已无力应对价格上涨。
此外,小麦库存将小幅增长,主要原因是预计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将增加库存;玉米的产量和消费量预计将创下新纪录,这与巴西和美国乙醇产量增加以及中国的工业淀粉产量有关。
报告认为,虽然粮价高企通常对生产者有利,然而,由于能源成本上升,以及一些关键肥料出口受限,导致投入品成本快速攀升,远远抵消了粮价上涨带来的利润。
俄乌冲突影响或至2023年
作为全球两大重要粮仓,俄乌冲突已引起粮农组织密切关注。尽管俄乌双方都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不愿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粮价走高“背锅”,但无论是西方对俄制裁还是乌克兰港口被封锁等,这些事实均已催生了“蝴蝶效应”,并且在第一时间传导至国际粮食市场。
报告显示,俄乌两国在葵花籽、大麦、小麦、玉米、油菜籽及大豆这些细分的农产品市场均不可或缺。俄乌分别是世界最大和第五大小麦出口国;两国合计分别占全球大麦、小麦和玉米供应的19%、14%和4%,占全球谷物出口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由于俄乌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多为欠发达国家,因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此前已呼吁警惕俄乌冲突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产生的巨大影响,会加剧整个非洲的粮食、能源和金融“三重危机”。
报告预计,鉴于俄乌冲突短期内难见缓和,因此,俄乌所在的黑海地区小麦出口对全球出口贡献将从2019年前的35%下滑至2022—2023年约27%的份额。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托雷罗(Maximo Torere)日前表示,俄乌冲突带来的粮食危机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
意大利全国灌溉用水和土地管理与保护联合会报告显示,该国北方波河流域的严重干旱正向中部地区延伸。
创历史新高!吉林松原2021年粮食产量达150余亿斤
让土地“发力” 保粮食安全-中国网
深挖机收减损潜力 狠抓“三夏”粮食生产
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如何调整?丨解读
桐乡做好“早、抢、实”组合拳 确保粮食安全
秸秆还田增加粮食产量 双辽市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濉溪县:强化“农机农艺融合” 奠定粮食安全生产根基
巴西2022年粮食总产量将达2.614亿吨 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