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022-08-07 08:52
央广网长春7月19日消息(记者郭东隅 通讯员刘立敏)“你看我这豆角,从长到现在一遍药没用过,秧子长得这么高。”刘小军兴奋地说,身旁的豆角挂满了秧。
刘小军是吉林省德惠市万宝镇顺山村人,2017年,29岁的他放弃国企的稳定工作,回到家乡,盖起大棚,成立家庭农场,投身到棚膜经济的发展大潮中。经过5年的努力,刘小军的小天地已经从最初的2个大棚,到如今拥有6个大棚的家庭农场。
“我坚持把蔬菜做到纯绿色,虽然很难,但是还是想尽最大的努力。”刘小军倔强地说。
创业之路并不好走。刘小军一下场就“踩了雷”。因为缺乏田间管理经验、销售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他第一年就赔钱了。“赔钱,我认,失败,不认。”
刘小军细心留意蔬菜市场,四处讨教经验,第二年转换种植品种,坚持少农药、无农药。因为施用有机农家肥,他种植出来的蔬菜保持着原本味道、纯正口感,市场逐渐打开。本地超市、长春粮油市场、微信朋友圈等都成了他的销售主阵地。
产业做得越好,刘小军的紧迫感就越强。他说,务农5年来,他真切地感受到农村对青年人才的渴望,“我希望身边的同龄人都能看到有机农业的好处,和我一起做,我愿意把自己所学的都教给他们,农村需要年轻人。”
扎根农村,奉献青春,振兴农业,刘小军的希望一直在路上。
云南思茅:一片有机茶 串起绿色发展产业链
【在希望的田野上】重庆永川:让山村更美 让村民更富
山东家庭农场达到11.1万家,数量居全国前列
中国科协数字农业与智慧农机国际青年科学家沙龙举办
云南镇沅:有机认证引领茶产业绿色发展
2022年第八届“资溪有机白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举行
河南濮阳助力乡村“巾帼”投身新产业
习近平给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