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好生态”换来农牧民“好钱景”

内蒙古日报 2022-11-09 08:44

蓝天悠悠,白云舒卷游走,牧草青青,风吹草低见牛羊……悠然怡人的乡村美景让人沉醉。无人机航拍镜头下,大片的苜蓿地与天际相接,一眼望不到边,紫色的花朵随风摇曳。

“我种的这些苜蓿除了喂牛之外,一年还能卖3万多块钱,因为苜蓿优质,很多外地养殖场都提前联系定货交定金。”站在一望无际的苜蓿田里,奈曼旗东明镇阿都勿苏嘎查农牧民席青山很是得意。

七月的阿都勿苏嘎查,5000亩连片紫花苜蓿将迎来机械化集中收割,在经过晾晒、聚拢、打捆等作业流程后运往牧场。今年58岁的席青山是村里的苜蓿种植大户,一大早,他便来到所承包的苜蓿地,眼前的160亩苜蓿草不仅是家里二十几头黄牛的“口粮”,还是自己的“储蓄罐”。

东明镇阿都勿苏嘎查党支部书记海梅介绍:“过去,这里是片草甸子地,退化很厉害,虽然禁牧休牧,却无法有效控制。”

近几年,阿都勿苏嘎查按照乡村振兴总体规划,采取“以草定畜、增草增畜”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紫花苜蓿产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效益也明显提升,天然草场退化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由于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苜蓿根系深厚,能起到保护水土、改善土壤、防风固沙的作用。如今,紫花苜蓿已成为阿都勿苏嘎查改善环境和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一道亮丽风景。“现在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我种的苜蓿草收割、打包都是机械化运作,供不应求。”海梅说。

据了解,奈曼旗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通过动员参与、规模种植、草畜一体发展,推进紫花苜蓿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带动群众致富、促进乡村振兴的同时,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目前,全旗紫花苜蓿留存面积已经达到4万亩,每年可以收割2-3茬。预计第一茬苜蓿青干草产量将达到1万吨左右。(内蒙古日融媒体记者 郭洪申 通讯员 王阳)

登陆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新闻
热点视频
专题推荐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