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视网 2022-12-08 22:33
今年夏天以来,温度和降雨量在一些地方都比较极端,那么今年气候变化是否已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影响?今天(7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指出,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事件偏多,旱涝灾害较重,呈现出“两头涝、中间旱”的态势,东北和黄淮海常年抗旱的地方可能要抗涝,长江中下游常年防汛的地方可能要应对高温干旱,抗灾夺丰收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中国也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显著的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在发生着改变。比如,我国降水量平均每10年就增加5.1毫米,呈现出一种“降雨带北扩”的趋势,西北地区“暖湿化”比较明显,北方冬小麦的种植界限在向北、向西扩张。气候变化也导致我国极端气象灾害的事件增多,灾害异常性和不可预见性越来越大,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比如,黄淮海常年多发生旱灾,去年秋天就遭遇了极端罕见的洪涝灾害,9月、10月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4倍,是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
有的地方一个月下了一年的降雨量,导致土壤过湿、机器不能下地,全国有1/3的冬小麦晚播。
今年春播以来,农业气象条件总体还是比较有利,主要气象灾害是华南洪涝、长江中下游局部地区的阴雨寡照,黄淮海、西北、内蒙古中西部阶段性干旱,近期东北、西北局部的一些地方的洪涝,这些灾害发生的区域都是局部的,过程也是阶段性的,影响程度总体偏轻。
特别是对粮食和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旱灾,今年没有大面积发生。整体来说,目前整个秋粮生产的基础还是比较好的。
我们将牢固树立“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的理念,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环环紧扣、一招不落,细化实化工作措施,努力做到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保稳产、无灾区多增产,千方百计夺取粮食和农业好收成。
重点是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灾情的监测预警。
分区域、分灾种完善灾害的应对预警措施和预案,做好救灾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与气象、应急等部门密切沟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落实防灾措施。
二是加强科学抗灾指导。
继续组织专家指导组、科技小分队等专业力量深入灾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落实防灾抗灾关键措施,特别是集成落实秋粮“一喷多促”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措施,加快作物的生育进程,确保安全成熟。
三是加强病虫防控。
重点是加强草地贪夜蛾、水稻“两迁”害虫等重大病虫的监测预警,组织好统防统治、应急防治,最大限度减轻病虫危害。(作者丨中国三农发布评论员)
两部门:10月底前全面完成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回头看”任务
要将农村改厕作为一项严肃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实
喜获丰收!今年夏粮小麦如何实现抗灾夺丰收?
16部门敲定《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任务书
文化十分丨书法大家孙伯翔:耄学日新 终得妙成
重庆高质量完成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任务
六项任务、十大行动!这份方案将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河北“十四五”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重点任务——提升设施装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