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022-12-05 22:40
央广网益阳7月15日消息(记者欧峰 实习生段晨嘉 通讯员周丹 钟祖彪)炎炎夏日,位于湖南益阳沅江市草尾镇上码头村的中联智慧农业沅江基地开镰收割。由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湖南生物机电学院、湖南农业大学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深入田间地头,对该基地的早稻进行测产。
中联智慧农业沅江基地面积381亩。金黄的田野里,沉甸甸的稻穗徐徐摇曳。
专家组指定了其中一块稻田,其间栽种的是湘早籼24号。专家用皮尺进行面积测量后,两台收割机迅速进场,将这块稻田的稻谷收割干净。经过袋装、称量、测湿、记录后,专家组又来到当地一处由村民自己耕种的早稻田,经过相同的工序后,再进行计算。
测产专家组组长、正高级农艺师刘登魁表示,经过数字化技术方案管理的示范田产量结果是505.7公斤,农民自己种的田的产量结果是438.2公斤,实现增产15.4%。
据了解,中联智慧农业沅江基地由中联智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的智慧农业(数字大米)建设试点。项目自实施以来,基地实现了增产增收和节肥减药,既保护土地环境,又节省了人工,同时还实现了产出全程可追溯,以确保生产出健康、安全的“数字大米”。
阜阳市阜南县提高保鲜设施建设水平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喜获丰收!今年夏粮小麦如何实现抗灾夺丰收?
速看!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么办
京津冀城市群领跑数字经济!降低碳排放作用明显
打通农机跨区作业堵点卡点 小麦机收由“丰收在田”转为“丰收到...
川渝就业帮扶车间和农民工返乡创业产品线上展销活动启动
沉甸甸的丰收——记今年我国夏粮增产背后的故事
亚洲大米将涨价?多国出现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