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北青网、澎湃新闻、安阳网 2022-07-26 16:18
连日来
全国多地开启“火炉”模式
农民工、快递小哥、防疫一线人员等
面临着高温“烤”验
而高温津贴
就是给户外劳动者们的“遮阳伞”
那么
高温津贴的标准是什么?
在什么时候发放?
高温劳动保护如何“上新”
来不断满足劳动者的新需求?
什么是高温津贴?
高温津贴是用人单位为保障劳动者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对劳动者高温作业即高温天气下作业额外的劳动消耗给予的补偿。
2012年6月,人社部等4部门制定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
规定:
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只要用人单位安排了高温作业,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单位的劳动者都可依法享受高温津贴。
除了津贴,用人单位还应当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高温津贴该发多少钱?
高温津贴的金额并不统一,各地会根据自身情况而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28个省份明确了本地区的高温津贴发放标准。其中,广东、上海、江苏等地的高温津贴标准为每月300元;吉林、辽宁等地的高温津贴标准为每月200元。
记者在北京随机采访了10余位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高温津贴的标准该涨涨了。
北京市东城区环卫工人 张师傅
现在每月到手有160元的高温津贴,但一个西瓜也要20多元,津贴标准能不能再高一点?
近两年,陆续有省份上调津贴标准。其中,广东于2021年将高温津贴标准从此前的每人每月150元提高至300元;河南自2022年6月1日起,将高温津贴标准由每人每工作日10元调整为15元,这也是河南自2008年以来首次对高温津贴标准作出上调。
但是记者统计发现,在已经明确高温津贴标准的省份中,一些地区的津贴标准已多年未涨。其中,山东和陕西两省沿用的仍是2015年调整后的高温津贴标准;湖南的高温津贴标准依据的是2005年公布的《关于做好夏季高温劳动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距今已有17年。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李海明
高温津贴标准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工资收入增长等因素适时进行调整。应当建立津贴标准的动态增长机制,保持津贴的相对稳定和有效增长。
高温津贴何时发?
高温津贴的发放时间段也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的高温权益保障。因气候条件差异,各地高温津贴的发放时段有所不同。南方地区发放高温津贴的时间早且跨度长,其中,发放最早的省份是海南省,发放时间从4月1日~10月31日,长达7个月,其余省份大多集中在6月~9月,湖南、辽宁等地则是从7月开始发放。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李海明
近年来,随着“火炉”城市不断增多,依据过往气候状况制定的“高温月”也需要灵活调整。可针对近些年来频繁出现的极端高温天气,灵活确定“高温月”和“高温日”。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已于2021年对高温津贴发放时段进行了调整。2021年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梅雁吉祥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三龙水电站运行专责王小娟提出,广东省处于中国大陆南端,从北至南分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热带地区,夏、秋两季气候闷热,气温高,夏季长达半年之久,建议从每年5月份开始发放高温津贴。该建议得到广东省有关部门重视,当年就对高温津贴发放时段做出调整。
灵活就业者的高温津贴应规范
记者发现,大量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比如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等,都是一线劳动者,都需要顶着高温在大街小巷奔波。相应地,现在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高温保障机制还存在着模糊区、空白区和薄弱环节,一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并没有拿到法律意义上的高温津贴,并未得到严格到位的高温保护。
根据北京市相关规定,露天作业人员的高温津贴发放标准为每月不低于180元,时段为6月~9月。不过,记者询问了北京多家平台的10余位骑手,他们都“没听说过高温津贴”。骑手们更熟悉的是平台推出的天气补贴。
北京市外卖骑手孙谦表示,6月以来,平台会不定时每单补贴0.5元配送费。记者在他的接单界面看到,近两日,他一共送了120多单,有8单收到天气补贴,多是在中午高温时段。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地方的外卖平台代理商会为签约骑手发放高温津贴,众包骑手(兼职骑手)大多没有。
浙江省衢州市外卖骑手 张勉
外卖平台代理商会为签约骑手发放高温津贴,标准为7月~9月每天6元,众包骑手不享受这项待遇。
鉴于此,各地各有关部门应不断拓宽高温劳动保护的视野,加强对新情况的研究,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不同身份属性量身打造高温劳动保护机制,扩展高温劳动保护的范围。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 李凌云
能否拿到高温津贴,取决于其劳动关系归属。如果骑手与平台或外包公司存在劳动关系,那发放高温津贴就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
高温劳保需要“上新”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高温劳保用品也需要更新换代、功能提档。高温劳保用品可以考虑在新技术加持下,研发满足高温作业群体需求的高性能劳保用品,比如在工装的透气性、劳保用品的降温功能上添智赋能,同时应研发为高温工作场所通风、降温的设备设施。
近日,各地已经出台一些临时性的防暑降温政策,比如江西南昌核酸采样人员可以免穿防护服,安徽合肥等地核酸采样时间避开正午,还有的地方根据工作需要为疫情防控人员提供防护服内可穿戴的冷风马甲、散热背心等个人防护用品。有些地方遇有高温预警时,要求延长中午休息时间或缩短户外劳动时间,或者加大室内通风透气力度、增加劳动者轮替的频次等等,都是切实可行而又效果明显的好办法。
上心才能上新;上新,更要上心。我们无法改变极端高温频繁出现的大环境,也无法改变社会对劳动的需求,但只要把劳动者的权益放在心上,完全可以创造一个相对凉爽的小环境,对高温下的劳动者进行更好地保护。高温下的劳动者在守护整个社会的运转,保护他们高温下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劳动环境在变
劳动群体在变
劳动内容在变
高温保护需求也在变
做好这些工作
才能把高温劳动保护制度
落到实处
才能让更多劳动者
享受到高温劳动保护的“阴凉”
福建多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局地最高气温超41℃
中央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连日来,多个省份出现持续高温,各地创新形式—— 多措并举关心...
热到月底,超长版高温将影响超17省份
夏季高温,危化品储存要做好哪些安全措施?
我国降雨重心东移 南方高温再度发展
高温天,Ta们为绿化“解渴降温”!
夏季高温易发“热射病”,专家解读预防和救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