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融媒 2022-11-19 02:01
7月31日,我区召开乡村振兴观摩推进会,观摩交流各镇、村(社区)落实市委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的经验做法,安排部署下一步乡村振兴工作。区委书记杨劭春,区委副书记、区长马晓平,区领导张延峰、党国岩、司志飞、王利彬、刘晓斌、杨霄、周献平出席活动。
观摩组先后深入横水镇寒亮村、常袋镇姚凹村、城关镇贾滹沱社区、朝阳镇石沟村、送庄镇东山头村、白鹤镇崔窑村,通过看亮点、学经验、找差距、促提升,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坚定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区的信心决心。
推进会上,各镇(街道)、村(社区)主要负责同志共同交流了经验做法和工作打算。
杨劭春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要痛定思痛,时刻牢记“三农”重中之重。全区上下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上来,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坚决贯彻落实“151”工作举措,奋战下半年,打好翻身仗,重振孟津乡村振兴的辉煌,让孟津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更加名副其实。
杨劭春要求,要对标对表,全力打好乡村振兴总攻仗。脱贫成果要守牢底线、巩固拓展。监测帮扶要准,大力开展“应纳未纳”“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控辍保学”“重点人群未参保”等十个专项行动;就业增收要实,加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入库项目,加大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帮助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稳定增收,2022年要实现培训3300人次以上、取证2700人;政策衔接要稳,切实抓好国家后评估和省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做好政策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三清两建”要清得彻底、建得扎实。要“三清”固本增动力,在总结“三清”经验基础上,两个月一批压茬推进,9月底前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做到“三清”见底清零;推进村居巡察全覆盖、常态化,结合扫黑除恶、矛盾化解、“三零”创建,对“村霸”“村痞”零容忍、清彻底;要搞活经济强实力,对清收的闲置土地进行确权估值,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新业态,加快培育一批集体收入过百万元的经济强村和千万元以上的富裕村,加快推进村支部书记依法担任集体经济合作社理事长,扶持一批专业合作社,2022年要新增市级以上新型经营主体4家,改造提升基层供销合作社2个;要加强自治聚活力,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健全完善公开公示制度,用好“四议两公开”、社区“一征三议两公开”等制度,切实加强自治聚活力。乡贤返乡要引凤还巢、人旺业兴。要用乡情引才,打好“乡土牌”“乡情牌”,持续开展“一封家书慰心安”“一场推介谋发展”等“七个一”乡贤联谊活动,为返乡乡贤提供“一对一、全流程”政策、技术服务。探索建立“名誉村长”制度,聘请企业家担任“名誉村长”,2022年要实现返乡乡贤创业8000人以上,领办经营主体2000个以上,带动就业3万人以上;要用环境留才,完善配套政策,全链条式扶持返乡创业乡贤。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建设,完成7个信用镇创建工作,各镇(街道)信用村占比不低于65%,着力破解农村融资难、担保难问题;要用产业聚才,加快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化“乡贤链+产业链”双链融合,加快培育一批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引进一批知名产品品牌,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2022年要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乡村运营要运之有方、营之有效。要做实乡村运营“根子”,因村制宜植入运营理念,分批推进“达标村”建设,确保“十四五”实现“达标村”全覆盖;要扮靓乡村运营“面子”,坚持把“达标村”“示范村”“精品村”创建与乡村建设相结合,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年要创建“四美乡村”4个,完成7个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达标村”创建50%以上,新建农村污水管网20公里,改造农村户厕8000户以上,对132个行政村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确保垃圾分类达标村达到6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要做强乡村运营“底子”,着力培育一批本土“乡村运营师”,大力引进乡村运营人才,发展现代农业、农耕体验、科普教育等新业态,加快实现“美丽资源”变为“美丽经济”。集镇建设要提升品质、积聚人气。要强化规划引领,处理好主城区与各中心镇区、中心镇区与各村居的关系,构建“一核带两极,两廊联三轴”的城镇发展新格局,建设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美丽城镇;要提升集镇功能,加快优化宅基地流转开发,将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复垦复耕,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引导农民适度向集镇集聚;加快提升集镇基础设施水平,提速朝阳镇集中供热一期、会盟镇冷链物流等49个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集镇综合服务能力;要推进产镇融合,已有一定工业基础的麻屯等镇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等产业,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推动企业提质增效;以农业为主的送庄等镇要大力发展现代观光农业等产业,积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具备一定旅游资源的小浪底等镇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产业,加强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业态新、功能全、产业旺的文旅集镇,全面推进产镇融合。“三变”改革要改出活力、革出生机。要多种形式推进土地流转,鼓励采用土地托管、联耕联种、代耕代种等多种流转经营方式,推动农村土地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2022年,全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要达到70%以上;要激发村级集体内生动力,探索“集体+集体”“集体+农户”“集体+企业”等模式,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闲置农宅、宅基地积极发展餐饮、民宿、农家乐等业态。同时加快推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通过股权量化、出租承包、合作经营等方式,努力把闲置宅基地、农房、校舍、厂房等“凉资源”变为“热经济”;要提升村民增收致富能力,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新产业新业态,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通过闲置土地、闲散资产或劳务入股等方式,全面提升村民增收致富能力,年底前全区“三变”改革要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要达到10万元以上。
杨劭春强调,要攥指成拳,汇聚起乡村振兴强大合力。要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责任要求,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要当好一线主攻手,真正成为懂“三农”工作、会抓“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各类资源向农村下沉;“五大专班”要细化任务、压茬推进、协同作战,形成合力。要树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工作理念,扎实开展“五星”支部创建,持续叫响做实“有困难找党员,要服务找支部”品牌。健全完善乡村“镇选村培”发展党员工作纪实台账,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发展质量。要增强“激流竞渡能者为先”的实干意识,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有针对性地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及省市区各项政策学习;组织开展提级培训,推动基层以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要弘扬“实干才能梦想成真”的担当精神,树牢“我敢干、我会干、我能干成”鲜明导向,健全领导体系,完善挂钩联系、驻点调研、专题走访、个性化考核等制度,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践行“四不两直”“找书记到工地,找区长到现场”等一线工作法,多倾听群众意见,关注群众评价,让广大基层干部腾出更多时间抓发展;细化运用容错免罚机制,让想干事的人大胆闯、大胆干,让想干事的人“跑起来”,让想观望的人“坐不住”,让不作为的人“躺不下”,扎实推动全区乡村振兴工作全面起势、再创辉煌。(司马云龙 宋媛媛)
北京移动:用数智乡村写实乡村振兴新景象
国网江安县供电公司:村企支部共建 助推乡村振兴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实践支队赴德阳广汉调研
丹东供电为边疆地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镇宁革利乡:“文 茶 风”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部分重点农机流通企业交流座谈会在武汉顺利召开
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智慧农业论坛在北京召开
徐辉:发挥乡村旅游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