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凉山农业70年发展纪实

凉山州人民政府_工作动态 2022-11-17 13:24

凉山裕通农业有限公司蔬菜基地是西昌市万亩蔬菜产业园区核心产区,除了种植青红辣椒以外,还种植了番茄、茄子等时令蔬菜。

70年前,“刀耕火种”的原始耕种方式依然在凉山彝区被普遍使用,1952年,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第一年,全州农业总产值为2.92亿元、粮食总产仅40.08万吨。

2021年,全州农业总产值达到742.56亿元,粮食产量激增到249.99万吨,已实现农业增加值“19连增”;从今年春耕形势分析,2022年全州农业总产值和粮食产量还将进一步提升。

从食不果腹到粮食自给,再到今天不断涌现的粮食生产大县、生猪调出大县、果蔬之乡等等,70年间,在党中央民族政策和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指引下,凉山农业奋起直追,取得辉煌成就,已经成为全州经济快速崛起的最大底气之一,也是实现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的关键力量。

对接未来,农业产业一肩担起“乡村振兴”的“致富梦”,一肩支撑“农业强州”的“大舞台”,正一步步将全州人民的发展期盼落到实处。

特色产业夯实发展之基

“特色”“优势”“品牌”,梳理我州农业发展的主要成果,这3个高频出现的关键词令人自豪,催人奋进。

特别是近10年来,我州加速安宁河谷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大凉山彝区、木里藏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蓄势跨越。

首先是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苦荞麦生产基地,获得“中国苦荞之都”称号;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全国最大的石榴生产基地、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蔬菜基地建设重点县;建成了中国西南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中国南方优质高原水果基地;建成了全省最大草食畜生产基地,荣获“中国茧丝之都”和“中国蚕丝之乡”称号、德昌荣获“中国果桑之乡”称号。

同时,“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声名鹊起。我州以统一“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包装、标识、字体、广告宣传用语“四个统一”,倾力打造“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全州“三品一标”共计创建157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5个,绿色食品58个,有机农产品3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8个。培育“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会理石榴、盐源苹果等县域公共品牌10个,已授权1490个农产品使用“大凉山”区域品牌标志,年产值190亿元。

此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也得到不断发展。目前全州从事农林产业发展龙头企业131家,共培育农民合作社10730个、培育家庭农场22700个,种养大户发展到近10万户,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91万户,带动面80%以上。

“三农”补短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脱贫攻坚期间,我州聚焦产业脱贫目标精准施策,创新建立跨行政区划联动发展推进机制,打造以昭觉为中心的东五县“大凉山脱贫奔康农业产业示范带”,以越西为中心的北三县“凉山北向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带”,以盐源、木里为中心的“大香格里拉农文旅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带”。建立县乡村户“四个一”产业发展考评机制,形成了“四轮驱动”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产业扶贫和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园区建设激活“振兴”动力

2017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出台关于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凉山由此拉开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序幕。

按照打造“大产业”、培育“新主体”、发展“新动能”的总体思路,全州各地迅速掀起“将区域资源优势、要素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深刻变革。通过育龙头、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营销等遍地开花、灵活多样的建设发展,一大批特色优势明显、增长空间巨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脱颖而出。

截至目前,全州成功创建省、州、县各类现代农林业园区165个,其中省级园区12个,州级园区97个,园区主导产业种植规模109万亩,养殖规模160万头。支持全州55.1万农民发展到户产业,助力4.1万贫困户,16.2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2019年底,农业农村部规划司赴凉山调研,在检查指导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时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取得了“带动基础设施大改善、带动农民收入大提升、带动特色产业大发展、带动品牌效益大提升、带动应用技术大推广和带动农旅大融合”六大方面的成绩,推动安宁河流域国家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和干热河谷高效农业产业带、二半山种养循环农业产业带和高山生态农业产业带“一区三带”现代农业布局逐渐成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一批依托乡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人文活动、民俗文化发展起来的农业经营主体逐渐成熟,形成了农业成效多功能发展态势,在彰显民俗文化和农业文化、引领全州休闲农业朝着品牌化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近年举办的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中,“大凉山”系列彝族漆器获得优秀奖,“四川美姑苦荞栽培系统”评为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硅谷”彰显凉山豪情

迈向新征程,州委、州政府以高度的施政智慧和民生关怀,用加快创建“中国凉山·安宁河现代农业硅谷”统领全州农业全局工作,正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着力构建四川重要经济增长极,打造凉山农业现代化重要引擎。

安宁河谷地带是凉山自然禀赋最为优越、农业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近年来,安宁河谷凭借优越的资源禀赋,已经形成了包括优质粮食、错季蔬菜、特色水果等优势产业,产业体系较为完善、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交通运输顺达通畅、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充分发挥安宁河谷光、热、水、土形成的不可多得的“黄金组合”优势,走出具有凉山特色的全面脱贫后乡村振兴新路子,在2021年底召开的凉山州第九次党代会上,凉山明确提出要把安宁河谷建成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中国凉山·安宁河现代农业硅谷”。

将安宁河谷打造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硅谷、农业芯片、创新源地和种业种库种源国家基地,重塑区域发展格局,辐射带动全州绿色崛起构建绿色农业产业体系,是凉山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抓大机遇、谋大发展,推进安宁河谷综合开发的创新举措。

按照目前的规划,凉山州将对安宁河谷以全域化、全产业方式进行布局。总体上,将形成三大功能板块。其中,原始创新及科技服务功能板块以西昌市为中心,重点涉及德昌、冕宁和喜德三个县,总规划面积约11568平方公里。成果推广转化及服务拓展功能板块涉及会理、会东、宁南等三个县(市)。联动发展功能板块为凉山州其余10县及攀枝花米易、盐边等区域。

在这个规划中,西昌市将建设1平方公里的“农高芯城”,形成创新极核;沿G5高速和安宁河谷打造G5科创示范带与安宁河谷“农文旅养”示范带的“两带”;由西昌农高新区、德昌农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冕宁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喜德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组成“四区”;还有辐射带动会理石榴现代农业产业园、盐源苹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宁南蚕桑科技示范园、雷波脐橙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金阳花椒现代农业园区、会东烟叶现代农业园等六大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在联动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最后形成“一核两带、四区六园、N基地”的空间格局。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凉山将打造出民族地区绿色低碳生态文明新典范、全域农业现代化新标杆、共同富裕美丽乡村新样板。

据悉,建设“中国凉山·安宁河现代农业硅谷”,只是我州在“脱贫后时代”里的一个先导,更长远的规划中,是要以此牵引推动整个安宁河谷现代农业体系的建立,辐射带动脱贫地区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目前,州委、州政府已成立创建“中国·凉山安宁河谷现代农业硅谷”工作领导小组,专班推进创建工作,并已启动1500亩核心区的建设工作。

绿色崛起的大凉山,正豪情满怀地朝着“农业强州”的目标阔步前行!

记者: 冷文浩

登陆评论 我要评论
热点新闻
热点视频
专题推荐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