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5 17:11
项目地点: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县
GIAHS面积:8294平方公里
地质特征:干燥土地
气候分类:干燥气候
民族/原住民:蒙古族(5.34%)、满族(1.11%)、回族(0.29%)、汉族(93.21%)
主要收入来源:农业
全球重要性
敖汉县兴隆洼种植粮食已有7500多年的历史。因此,在长期的耕作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技能和经验,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旱作文化,包括农耕谚语、饮食文化和季节习俗。
传统上,不同的作物采用耕地作物和土壤改良作物轮作的方式,如黍-土豆-谷物-豆类-黍轮作。使用奶牛和人力的传统耕作技术已经应用了数千年。关于灌溉和土壤管理,不同的技术旨在减少蒸发和节约资源。
然而,由于现代经济、社会和价值观念变化的影响,这种传统农耕文化正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威胁和挑战。探索这一重要制度的价值,以动态的方式保护这一重要制度已迫在眉睫。
粮食和生计安全
敖汉县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产区,形成了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盛产谷子、黍、荞麦、高粱、豆类等绿色粮食。
2010年,总产量为8亿公斤。2008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0085吨,牛奶总产量达到19016吨,羊毛总产量达到3557吨,畜禽总产量达到15.98亿头。敖汉县是该地区农村人口占90%的社区的主要收入来源。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敖汉县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作物种类繁多,以谷子和黍为代表。这个系统还包括玉米、高粱、小麦、大麦、荞麦和水稻;黄豆、黑豆、利马豆、豌豆、蚕豆、豇豆、红豆、绿豆、芸豆;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蓖麻、亚麻、烟草、水果、蔬菜、动物等经济作物。
从生态系统功能上看,该系统具有防风固沙功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敖汉人一直坚持种草种树防风固沙。此外,由于南北地形的差异,土壤侵蚀有两种形式。几十年来,敖汉人努力治理水土流失,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知识体系和适应技术
敖汉旱地传统耕作方式是不同作物轮作套种。轮作是将耕地作物和土壤改良作物相结合的一种科学系统,如高粱-土豆-谷物-豆类-高粱轮作,高粱每四年种植一次。
狐尾草和糜子由于株型和面积小,不适合机械操作。使用奶牛和人力的传统耕作技术已经在该系统中应用了数千年。不同的传统工具用于种植任务比谷物加工。
关于灌溉,农民每次交替灌溉作物根系的一侧。这样既可以控制灌溉和水分流失,又可以向根系干侧发出信号,控制水分蒸发,而湿侧吸收水分,避免渗漏和肥料流失。
文化、价值体系和社会组织
敖汉县独特的旱作农耕文化是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形成的。民歌、技艺和其他风俗文化代代相传。敖汉县人民在与自然抗争的漫长过程中,记录了许多农谚。
农耕文化是活动的场所,每一项活动都与农耕息息相关,从古代的祭祀活动到现代的祈福习俗,包括撒粮和祈福,希望好运和好天气。
引人注目的景观、土地和水资源管理特色
在敖汉县境内,谷子、黍等旱地作物随处可见,成为敖汉县旱地农业体系的特色景观。梯田栽培,这种农业景观已经形成了几个世纪,并与环境融为一体。
关于土地和水的管理,在旱季,套种和用较软的土壤代替耕作等一系列耕作技术可以增加水的渗透深度和水分水平,从而减少用水。此外,覆盖土壤可以减少蒸发和径流,增加湿度和地温。敖汉人不断种植草木防风固沙。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脱贫地区农业品牌帮扶工作的通知
孙其信:深化农业品牌建设是深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天山“蜜语”独具“蜂情”——脱贫地区农业品牌帮扶新疆纪行
来凤县打造现代“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永顺:新型职业农民绘就农业美丽画卷
台江县:“订单农业”育苗忙
省科协领导调研麦积区农业科技发展情况
专家帮扶西藏当雄县农业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