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号:天眼新闻 2022-12-03 21:30
交密村是台江县南宫镇最大的以苗族为主的行政村。近年来,交密村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同时,大力发展刺绣、稻田鱼养殖、金钩藤种植等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脱贫致富幸福路,村里迎来新的发展面貌。随着产业的发展,如今,村民们正以更加“走心”的方式投入乡村振兴。
刺绣织绘乡村振兴图,一针一线绣未来
“上个月我们合作社的总订单量为7000元,每个人的工资从几百到上千不等。”在交密村刺绣合作社里,36岁的负责人杨正兰一边认真穿针引线,一边介绍着,“我们要努力将‘指尖技巧’变成‘指尖经济’,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新活力,实现技艺传承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据了解,该合作社于2019年成立,是台江县妇联与台江“妈妈制造”公司联合承办的项目。
2019年,公司组织培训。当时有60位妇女参加,杨正兰是60个人里绣得最好最快的,加上她年轻又读过书识字,因此被公司选为交密村刺绣合作社的负责人,主要负责公司样品的接单、成品交接、工资发放及组织人员刺绣。“现在的收入可以补贴家用,小孩读书有营养餐,不需要交学费,我们也没有高消费的习惯,刺绣所得的费用已经足够基本的生活开销,加上丈夫在外务工所得,日子过得还算可以。”杨正兰说,绣坊的设立给她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变化。
目前,交密村刺绣合作社共15人,绣娘最年长为69岁,最小35岁。绣坊工作时间、方式较为自由灵活,从早上八点开始至下午五点,可选择到绣坊刺绣,也可携带回家绣,月工资根据个人绣品的数量和类型决定。样板图案由公司设计师专业设计,打板画线后,由绣娘们手工一针一线绣制、组装,送至浙江加工,后进入“王的手创”品牌店进行线上线下售卖。 成品大小类型不一,所要求的技术功底和得到的收益也有所不同。如平安符,绣娘每个可获益40元,实木首饰盒的装饰刺绣,每个可收入268元左右。
杨正兰告诉笔者:“绣坊给村里的妇女们带来了收入,我们也将手艺继续传承,努力‘绣’出美好生活,为乡村振兴扩展了新路径。”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刺绣技艺一度面临着失传的风险。但随着刺绣合作社的成立,刺绣就不再仅仅用于苗族盛装的装饰,更是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她们的刺绣所得已是家庭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能够在经济效应的带动下能激发年轻人内心深处对世代相传的技艺的热爱,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传承刺绣技艺,让苗族的传统工艺能够延传不息,让苗族刺绣这本“穿在身上的史书”继续述说它的历史。
稻田养鱼,因地制宜助发展
从雷公山流淌而出的翁密河呈“S”形穿寨而过,远远望去,俨然一幅生动的太极图画面。
穿过村寨的翁密河处于雷公山生态保护区,据介绍,在近三年的全国河流水质检测中,翁密河的水质排在全国第二。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使得该村种植出的水稻口感芳香,营养价值高。
脱贫攻坚以来,交密村因地制宜,利用交密村的水田资源优势,将该村在稻田中养鱼的传统产业挖掘出来,实施发展稻田养鱼产业。
通过政府扶持,当地已实现家家养殖稻田鱼,户户有收入。村民王文荣家中稻田鱼每年可养殖出200斤鱼。按市场价每斤30元左右,在稻田鱼养殖上,他一年可获得5000到6000元的收入。对于他的家庭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补充。稻田养鱼作为交密村的富民产业之一,实现一田多用、一水多用、稻鱼双丰收。村党支部书记周凤春介绍说:“我们要把稻田鱼做成一个大的产业,进行全面推广,让百姓有更多的收入。”
目前,交密村稻田鱼养殖示范点100亩,品种主要为鲤鱼和草鱼,提高了养殖规模并统一了品种。得益于优质的水资源,交密村养殖出的稻田鱼,肉质鲜美、自带清香,为将来交密地方特色品牌打造进行了有益探索。
金钩藤,“野草”变“致富草”促增收
据了解,野生植物金钩藤原是交密村村民重要的传统草药之一。
金钩藤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清凉解毒、消炎、降低血压、治疗风湿等功效。据目前统计,医院的儿童药物中有10余种药物含有金钩藤这种中医药成分。
金钩藤的药用价值早就被村民们窥探清楚,但一直都取之于野,没想到人工种植。直到2009年,交密村才开始进行第一批钩藤试种。试种的面积为2亩,2010年丰收,收入为7000余元,而相较收成2000多斤而利润只能达到2000余元的水稻,金钩藤利润翻了几番,因此交密村开始推广金钩藤种植。
台江县政府在看到交密村种植金钩藤有明显地推动经济的发展后,开始对交密村金钩藤种植进行扶持,给予交密村树种育苗,村民按照田地分收钩藤育苗,其中,村民的金钩藤育苗有三分之二为政府提供,三分之一的苗为野生金钩藤。
据了解,金钩藤种植并不需要村民投入太大的劳动力和技术,只需要每年进行两次除草工作和进行除尖管理。并且其成熟期长,它的收割不像水稻等传统作物受时间和天气的影响,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进行采摘售卖,因此金钩藤也被称为“懒人产业”。
交密村金钩藤种植示范基地位于翁密河下游的河岸旁,海拔810米。交密村与剑河县金钩藤加工厂签订保底收购价4.6元一斤,2020年全村总共收获金钩藤60余吨,总收入为50万余元,给全村经济带来一笔较大的收入。此外,交密村还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共同打造金钩藤种植示范基地,种植面积为200余亩,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每年定期来收购基地干品金钩藤,由原来剑河县金钩藤加工厂鲜品收购价4.6元一斤变为制成干品以后再出售,价格提升为55元一斤,大大提升了金钩藤的收购价格,交密村金钩藤种植示范基地每年大概能够收入十万元左右。
村民王文荣与金钩藤种植也有深厚的渊源。据他所说,十几年前,还没有大规模的种植金钩藤,但他平时常上山去采摘野生金钩藤进行售卖以补贴家用。后来,村里面认识到金钩藤比传统的水稻种植经济效益更高,于是村里推广金钩藤种植时,王文荣便积极参与了金钩藤种植。
目前,王文荣家共种植金钩藤约8亩,每年可收入5000元左右。他表示,种植金钩藤是他们家庭里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平时种植的水稻都用来供自己吃,并且利润也少,而金钩藤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年收入。据他所说,因为有了政府的支持和统一的种植技术培训,他在接下来的金钩藤种植中会更加有信心,相信金钩藤能给他带来更多的收益。
金钩藤原本是交密村野生植物,村民却抓住它的优势,运用现代的加工方式发展传统的作物,使之成为交密村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随着种植和加工技术的不断精进,金钩藤种植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前景。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产业兴,乡村才可“兴”。近年来,交密村持续推进“特色产业促脱贫”,不断努力拓宽群众增收的渠道,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积极探索。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村民们将不再为了生计而远走他乡,最终会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愿景。
编辑: 钱仕豪
山西晋中鲜桃上市 “致富果”助农增收
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公益行邀您评论集赞赢好礼!
文化墙绘助力乡村振兴 天大学子妙手打造高颜值乡村
奏响基层治理乐章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凤冈: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天津市基金会为乡村振兴注活力
3820万元“乡村振兴富民担” 助农富民好帮手
河北宁晋:玫瑰花铺就乡村振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