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电子版 2022-09-16 12:15
郑渊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传君
四川省蓬安县福德镇长甘岭村有一个占地面积近700亩的核桃园,堪称川中丘陵地区规模最大的核桃园。近年来,品种老化、品质退化、品牌弱化等问题,成为当地核桃种植户的“心头病”,也成为蓬安县福德镇福寿核桃专业合作社的“烦心事”,更成为福德镇党委、镇政府发展特色经果林、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拦路虎”。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镇党委、镇政府和蓬安县派驻该村工作队借力“科技下乡”,切实解决核桃种植户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近日,经南充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黄绍虎牵线搭桥,罗建勋从成都来到长甘岭村“把脉会诊”,现场提出解决方案。
长甘岭村地处四川盆地浅丘向深丘过渡带,山高、沟深、坡陡的地貌特征明显,农业耕作条件差。基于“山下种粮饱肚子,山上发展经果林挣票子”的想法,2001年,当地村民在种植户蔡入荣示范带动下,走出了一条发展核桃产业之路。他们选用当地适生核桃苗自主繁育、自我推广,在山腰、山顶大面积栽种核桃树,辐射带动村民2000多人。冬去春来,核桃苗长成了硕果满枝的“摇钱树”。每到核桃丰收时节,慕名前来收购的客商络绎不绝,福德核桃产业成为长甘岭村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由于缺少专业技术和科学管理,福德核桃出现树木老化、品种退化、病害多发、掉果严重等问题。种植户过去一年要收入几万元,现在只能收入几百元,效益断崖式下滑导致大面积核桃树弃管,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福德镇党委书记袁坤民说,他去年到任后,有外地朋友请他代购几箱核桃,竟出现了无果可供的窘况。川中丘陵地区这片规模最大的核桃园就此“沉沦”。如何重焕生机,突围之路何在?一道道待解的命题,摆在新一届镇党委、镇政府和驻村工作队面前。
一天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会诊”在长甘岭村核桃产业园举行。“目前,树径已有碗口粗,根系十分发达,通过嫁接改良,完全可以让老树发新枝,救活这一大片核桃树。”面对闻讯而来的核桃种植户,罗建勋直奔主题、答疑解惑,给村民吃下了“定心丸”,打消了部分村民砍树另寻发展途径的消极想法。罗建勋认为,核桃园是从本地适生苗选育发展起来的,具有遗传基础广、本地适应性强的优势,只要把结果较多、果实较大、果壳不太厚的核桃树标记出来,以其作为母本与其他低产核桃树按照技术规程进行科学嫁接,就能实现核桃品种改良升级、提质增效。
来自南充市林科所的两位专家补充道:“核桃树栽得过密,每亩有六七十株,要挖掉一部分老树、病树,每亩二三十株即可,把树的间距拉开,利于稳产高产。”“嫁接成功后,在树周围挖五六个窝,施足有机肥。”“每年萌芽前、开花、结果这三个重要时节,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剪下的病害树枝,要挖沟深埋,避免病害感染其他核桃树。”
为了给福寿核桃专业合作社提供持久的技术支撑,罗建勋等省、市林业专家主动加入福德镇党委、镇政府建立的核桃产业发展技术咨询微信群,为种植户提供远程会诊、在线指导等科技服务。专家们还表示,将协助当地建立起省、市林业科研站点,加大对当地核桃产业技术帮扶力度,打造一支永不离开的科技下乡专业队伍,助力福德核桃产业做优做大做强。
梅河口推进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推广工作
湖北顺业农机技术服务内训班圆满结束
中国农科院兰州牧药所科技帮扶舟曲县黑土猪产业发展
共同富裕消费帮扶公益行动论坛在昆明举办 公益电商平台意向采购...
剑河:技术服务做保障 羊肚菌迎来大丰采
两部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实行定额管理
全国总工会、民政部:加强困难职工家庭帮扶救助工作
水稻管护正值关键期 重庆各地农技人员下乡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