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2022-11-14 11:47
淡蓝的绣球花、金黄的月季、妃红的太阳花……在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盐官镇塔莎园艺的100余亩大棚中,五颜六色的花卉争奇斗艳,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
盛夏8月,“85后”新农人、盐官镇新联会副会长王天云正在这片大棚中辛勤地劳作。“近段时间以来的高温,让我们对于花卉的养护压力变大,平常可以几天浇一次水,最近每天要浇两到三次,为植物降温。”她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盐官人,从小王天云的父母给她的教育是努力学习,出人头地,不要再做农民。“他们说,做农民很累、很辛苦。”
大学毕业后,王天云也曾向往大城市,向往在写字楼里穿梭,也如愿地去往了她向往的生活。但园艺是她和她的爱人一直以来的爱好,从未远离过他们的生活。时光飞逝,她开始各位怀念家乡的土地、故土的亲人。
2017年,王天云的爱人表示希望她可以脱离公司的管理,回来种花。那一次谈话,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轨迹。王天云从互联网公司离职后和爱人一起开始园艺创业。
辞职后,他们回到了家乡盐官,几乎用了所有积蓄建了第一个20亩的基地,专注经营“塔莎的花园”品牌。她把摆弄花花草草的爱好,变成了人生的事业,真正加入了“新农人”的行列。
“说起农业,可能很多人想到的是原始,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是朴实和滞后。”王天云说,而当真正投身进来,她发现这个行业比预想的还要缓慢很多。
“从业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父辈,他们大多不了解互联网,没有时间、精力去学习各种库存软件、管理知识,只是用自己多年的经验,一天天耕耘,随着市场、气候收成起起落落。”王天云坦言。
当你问他们地里还有多少盆花,他们会说我去数一下;当你问明年计划种什么,他们会看周围啥卖得好就跟着种点啥;当你问带徒弟了吗,手艺传给谁,他们大多会说“年轻人吃不了苦,很难留得住”……
多年互联网公司的工作经验,让王天云认识到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的重要性,他们经常和周围的农户分享一些他们的种植经验,并引导农户们参考他们的互联网数据来有序种植。
与此同时,王天云的团队还与当地联合举办主播大赛,从零开始培养园艺主播并安排就业。粗略算来,通过直接就业、花卉订单生产、农业技术培训等方式与村民紧密合作,以薪金、租金、分红三种形式反哺本地经济,三项的收益大概在600万/年,基地的亩产是传统花卉基地的7倍到10倍。
渐渐地,王天云的园艺团队成员越来越多,一半是农村赋闲在家的叔叔阿姨,一半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他们开玩笑说自己是“小镇青年”。
什么是“新农人”呢?王天云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应该是保留着农民的朴实,同时又有新的视角,带领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智慧农业前进,是保留着脚踏实地的勤奋,同时又仰望星空,心怀诗和远方。”
“我们只是一个缩影,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加入这个行业,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们需要接过这个接力棒,用新的思路和心态走在一条全新的道路上。”王天云说。
原标题:《【人物风采】王天云:“85后”新农人以园艺致富在故乡播种热爱》
汉阴县双乳镇:“荷虾共养”,走上农旅融合致富路
彬州:栽下致富椒 荒山变金山
梯田花海激起层层“致富浪花”
“人人都说沂蒙好——‘返故乡看发展’网络名人山东行”活动在临...
拨响致富路上好“蒜”盘
河南洛阳孟津区:小葡萄串起产业致富链
公益直播,爱心助农致富路
“盖碗茶”变“致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