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4 22:14
为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今年以来,临盘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按照“重规范、求实效”的总体要求,10个党建共同体的工作人员全部下沉到中心村办公,高标准、高质量提升中心村党群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实现办公有场所、管理有制度、干事有人员、服务有能力,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全面促成服务群众在一线,推进工作在一线,攻坚克难在一线,确保各项工作在村级层面落地扎根,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完善配套设施,夯实工作开展基础。完备的办公配套设施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是确保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进入中心村党群服务中心,桌椅板凳、视频会议设备、电脑、打印机、空调等一应俱全,同步配套生活服务设施。持续优化提升办公环境,确保干部沉得下、待得住、能办事。
凝聚人员力量,激活村庄发展动力。街道下沉干部到中心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有利于激活村庄发展的“一池春水”。街道下沉干部以党建共同体为载体全面下沉至中心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与村“两委”成员一起坐班。共同处理村内事务,共谋村庄发展大计,真正实现了让街道干部融入农村工作,扎根服务基层。
一线开展工作,解决村庄发展难题。带着问题走进基层,带着思考走向实践,带着感情深入群众,在一线解决困难问题,在一线突破工作瓶颈。一方面,重点任务指导在一线。坚持街道下沉干部在一线办公,有力保障了基层党建、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扎实开展、有效推进。随着“关口”下移,呈现出了积极推进“党建共同体+村”默契配合的局面,开创了“党工委保障强、党建共同体要求严、支部落实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建立党建共同体周例会和观摩制度,每周至少召开一次例会,汇报本周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安排部署下周工作;定期在全街道10个党建共同体开展亮点工作现场观摩,竞相创新、激励提升。另一方面,为民办事服务在一线。街道以“应放尽放、能放则放”为原则,探索民生事项下沉村级开展服务工作,在中心村办公场所设置业务咨询、资料审核、信息上传等服务窗口。对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推行上门服务,让贴心服务管理离群众更近,真正实现“就近能办、少跑代办、随时可办”的服务目标。
自街道推行力量下沉后,街道下沉干部自觉当好了政策法规的宣传员、转变作风的示范员、推动工作的督导员、排忧解难的办事员、沟通民意的信息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与村干部共同分析村情实际,探索适合村级发展的路子。目前,各党建共同体在核酸检测、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中持续发力,全街道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
健全工作机制,压实村庄发展责任。规所以正圆,矩所以正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闭环责任机制,让党员干部绷紧了思想意识这根弦。强化督导促服务。在中心村党群服务中心和公开栏,公开下沉干部坐班时间、服务热线、代办事项、联系方式,设置为民服务信箱,方便群众提前预约、办理相关事务,并公开监督电话、干部承诺事项、代办事项流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自推行“一线工作法”以来,街道共化解矛盾纠纷168起,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1000多件。科学考核促公平。以实绩为导向,强化对下沉干部的考核评价,街道每季度进行一次现场考核和民主测评,每半年通报一次工作实绩。对工作成绩突出、群众认可的下沉干部在评先树优、表彰奖励等方面优先考虑,对成绩落后、群众不满意的及时谈话提醒。今年以来,开展村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1次,擂台比武活动3次。
街道服务下沉,是强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历练干部队伍、密切党群关系、缩小为民服务半径的“利器”。街道党工委通过责任沉下去、工作抓上来,人员沉下去、实情摸上来,服务沉下去、满意提上来,逐步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党建共同体,真正使党建共同体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便利店”。
临邑县融媒体记者王楠报道
“睡眠”地变“粮”田 乡村振兴“丰”景如画
这个镇“三聚三赋”助推乡村振兴!
江苏句容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深入一线做好高温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统筹推进黑土地保护与乡村振兴的主要路径
学习进行时丨东北振兴,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谋划
习近平:我们对东北振兴充满信心
河南省试点“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赋能乡村振兴
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带头人尹英强:真情系“三农” 为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