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管理司 2022-11-25 17:36
当前,“处暑”已过,南方夏大豆正值开花期,北方春大豆处于鼓粒期,是大豆产量形成关键期。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南方地区华西秋雨出现时间早、较常年同期偏强、空间分布不均,可能出现旱涝急转情况;北方地区秋汛预期较重,早霜、台风威胁较大,大豆后期生产形势不容乐观。要加强大豆后期田间管理,以防渍涝、防低温、防倒伏、防病虫、促早熟“四防一促”为重点,全力以赴防灾抗灾夺大豆丰收。
(一)防渍涝。
雨后及时疏通沟渠,抢排积水,降低田间土壤湿度,预防沤根烂根,减轻渍害影响。对受灾地块及时清理植株,视倒伏程度扶正培直护根,促进恢复生长。大豆经过水淹,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同时根系吸收能力衰弱,应及时追肥增加产量。绝收地块可及时改种速生蔬菜等短生育期作物,尽量弥补灾害损失。
(二)防低温。
密切关注气温变化趋势,采取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增强植株抗寒能力,切实防范早霜和寒露风等低温冷害。对墒情偏差的地块,因地制宜补水改善土壤墒情,做到以水调温。对发生低温冻害、产量减产的地块,可适时晚收,延长后熟时间,稳定大豆产量。
(三)防倒伏。
适时追施钾肥增强大豆植株抗倒能力,尽量降低产量损失。遭遇大风、冰雹造成倒伏的地块,要根据倒伏程度,因地因情施策。对严重倒伏(植株倒伏于地)的地块,不要人工扶起,以免植株折断,造成更大的产量损失。对轻度倒伏的地块,可人工适当扶起,两行对扶,并培土施肥,促进恢复生长。
(四)防病虫。
坚持病虫兼治、以防为主,切实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控。东北地区重点防治食心虫,黄淮海地区和西北地区重点防治点蜂缘蝽和烟粉虱,南方地区重点防治斜纹夜蛾、高隆象和锈病等。在病虫防治过程中,可与喷施叶面肥、调节剂同时作业,实现防病、防虫、减灾、提质、增产的多重效果。
(五)促早熟。
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补充养分,同时根据土壤缺素情况适当增施钼酸铵、硼砂等微肥,喷施时间以下午4点后为宜。此外,通过拔净田间大草,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可促进大豆生长发育。
关于池塘养殖尾水处理及筏式吊养与底播增养殖轻简化技术装备遴选...
秋粮生产进入中后期 粮食主产区打通灌溉“最后一米”保秋收
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场观摩培训班在包头市举办
2022年糖料蔗秋季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中国空间站问天舱实验进展顺利 植物生长状态良好
抓好种植技术 一亩地种出“两份钱”——记山东肥城市双北农业种...
铁建重工智能打包采棉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水平达到整体国际...
蔬菜种子要怎么贮藏?玉米大豆油菜种子贮藏技术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