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 2022-09-07 15:24
一望无垠的中稻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摄 )
当前,全省高温天气已经结束,多地出现20毫米以上降水,土壤墒情得到改善,旱情有所缓和,有利于水稻灌浆和最终产量形成。早播中稻陆续进入成熟期、正季中稻处于灌浆期、迟播中稻处于抽穗扬花期,再生稻再生季处于孕穗期,双季晚稻处于拔节期。为实现“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不减产、非灾区多增产”目标,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粮食生产专家指导组根据天气变化趋势、作物生育进程和病虫发生态势等,制定技术指导意见。
精准施策,争足穗攻大穗。对未遭受高温干旱影响的中稻、再生稻和晚稻,酌情施好穗粒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确保实现稳产增产;对遭受高温干旱造成结实率下降的中稻,抓住有限灌浆时间,开展“一喷多促”,努力增加粒重,弥补结实率下降损失,促进增粒数、增粒重、夺丰收。
精细研判,强化防灾应变。据气象部门预测,全省发生伏秋连旱的可能性大,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一要科学调水抗旱。干旱的田块,要及时调水抗旱,尽量满足水稻各生育期用水需要,做到足水孕穗、有水抽穗、寸水促穗、湿润壮粒。二要做好病虫防治。综合分析病虫发生基数、栽培条件和气候因素等,重点防治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等,做到“压前控后、治早治小”,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危害损失。三要提前防范“寒露风”。对已始穗的水稻,结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加适量生长调节剂,促进提早抽穗齐穗;对抽穗扬花的水稻,灌深水保温御寒。
精心组织,做好指导服务。全省各级农技推广系统要深刻认识夺取秋粮丰收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意义,主动扛责上肩,积极担当作为。密切关注天气和苗情变化,主动对接部省专家组、科技小分队等科技力量,分区域、分类别、分时段评估水稻长势情况,逐项梳理提出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和稳产增产关键措施,通过现场指导和网络培训等形式,指导新型主体和广大农民加强田间管理,努力打赢秋粮丰收保卫战。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关于做好2022年湖北省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项目工作的通知
长江流域柑橘果园应对旱涝急转技术指导意见
长江流域蔬菜应对旱涝急转技术指导意见
新疆棉区棉花防低温烂铃保丰产技术指导意见
【北京】北京奋力推进新时代首都发展(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
《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布 到2025年初步建成数字乡村标...
湖北:技术下乡 服务下沉 助力灾后田间管理
湖北省第五届农产品质量安全技能竞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