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8 10:48
今年的炎热有目共睹,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检测,今夏的高温灾害可谓异常严重。
图表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热搜话题曲解原意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8月22日,一条热搜话题#今年或许是未来10年最凉爽的一年#更是让人害怕。
但是,这个
话题只是某些自媒体曲解了中科院发布的论文,搞出的噱头。对此,中科院辟谣称:论文原意被曲解。该自媒体文章消息的来源,是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论文,而论文所研究的是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不涉及未来10年温度预测问题,更没有提出、也不支持“今年是未来10年最凉爽一年”这一结论。
现实情况:全球气温整体上升
不过从数据上看,全球气温呈现整体波动上升的趋势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澎湃美数课”公开发布了来自NASA的数据,可以看到,从1880到2019年六月,全球气温越来越热。根据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的说法,工业化以来的全球变暖主要归因于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即“温室效应”。
但今年的极端高温现象尤其明显和频繁,2022年7月,全球出现罕见高温热浪,多国报告了超40℃的极端高温。在欧洲,持续的热浪、肆虐的野火、历史性的干旱接连来袭,给民众生活、农业生产、工业经济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美国,半数以上地区都处于干旱状态,多地迎来创纪录的高温;南美洲中部、非洲南部甚至北太平洋和南极半岛附近,7月的气温均高于平均水平。
世界气象组织此前指出,全球范围来看,2022年7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三个7月之一,平均温度比1991年至2020年参考期高出近0.4℃。其中,北半球陆地温度普遍高于平均水平。
我国的气温整体也在上升。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中国气候公报(2021)》,可以看出全国平均气温、全国平均高温日数都呈现上升的趋势。
图表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介绍,今夏,我国南方遭遇罕见的高温热浪事件,高温天气范围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强度之强,都是1961年以来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根据新华网,6月以来,截至7月17日,除黑龙江、辽宁外,国家级、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发布高温预警超1.5万条,包括红色预警2023条,橙色预警9932条,黄色预警4647条,蓝色预警121条。
南方地区持续的高温干旱对于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农田缺墒,茶叶、水果等会受到日灼热伤害,影响产量。此外,高温还导致电力负荷加重、森林火险增大,四川缺电、重庆山火……这不得不给我们敲响警钟。
话题不严谨,但气候问题需要引发关注
回归到“今年或许是未来10年最凉爽的一年”这个观点上,该热搜的话题发起者是曲解了中科院发布的论文。现有的数据目前也只能说明气温呈现整体波动上升的趋势,但不代表以后每一年的气温都会比今年高,以我国平均气温为例,2009至2012年,我国平均气温逐渐下降,2014、2018、2020年的平均气温也都低于前一年——所以,这个说法并不严谨。
但是从整体趋势看,全球变暖是客观事实。“往回看,今年夏天太热了;往前看,今年夏天可能会是最凉爽的一个夏天。”8月17日,世界气象组织应用气象服务主管罗伯特·斯特凡斯基(Robert Stefanski)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发出警示,“如果全世界再不采取紧急行动,类似高温干旱洪水等极端气候事件未来可能成为常态。”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也认为,预计气候系统的变暖将至少持续到2040年,全球高温热浪将趋于常态。同时,未来高温热浪总体上频率会加快,强度会加强,最低温度也在不断地升高。
“2040年这个时间点是基于一系列的气候模型预估出来的,模型会考虑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路径,比如人口发展、产业结构等。而这还是最乐观的情况,因为气候系统具有惯性和滞后性,即使现在人类100%使用可再生能源,不再有碳排放,这个变化也要持续到本世纪中期才可能有比较大的回调。”
极端气候事件是一种灾害,也会引起一系列的灾害链,对相关行业造成不利影响。在应对上,既需要有短期应急措施,更要有长期规划。
我国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气象部门目前已经建成了由近7万个地面自动气象站、224部雷达、6颗在轨业务运行风云气象卫星等组成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无缝隙智能化气象预报业务体系、多部门共享共用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充分发挥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由“十二五”年均约1300人下降到目前800人以下,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0.6%下降到0.3%。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也基本形成了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在防灾减灾救灾方面,针对极端灾害天气挑战,应急管理部建立了直达基层责任人的预警“叫应”机制,提前转移受威胁群众。2018年至2021年,全国自然灾害年均死亡失踪人数较前五年均值下降51.6%。
强盛的高压系统是近年北半球多地频繁出现高温热浪事件的直接原因,我国高温天气与副热带高压活动有密切关系。当前,我们最希望的,就是今夏的异常高温只是今年特殊大气环流下的一个特例,让热射病、限电、火灾、高温干旱、作物歉收等负面消息不要再像今年一样如此频繁地牵动我们的心弦。
(农视网综合整理。参考资料:《中国气候公报(2021)》、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人民日报、新华网“思客数理话”、中国青年报、21世纪经济报道、天气网、澎湃美数课。)
今年上半年柬埔寨胡椒出口同比下降近70%
俄气今年前8个月天然气产量和出口量双降
今年上半年安徽农民收入破万元 居中部首位
划重点!“领跑”数字文化未来需要这三把钥匙
农业农村部部署今年第11号超强台风“轩岚诺”防御工作
今年中国将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 年底形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辽宁:今年将建设39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
今年暑期旅游有这些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