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集成技术助力沂蒙山区果业走向高质高效

农民日报电子版 2022-12-06 20:07

记者 李丽颖    

  沂蒙山区是山东省传统的优质果品生产基地,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果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果品消费提档升级,沂蒙山区果树产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记者从8月29日举行的“果树绿色高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及‘田间课堂’助力沂蒙山区乡村振兴现场会”上了解到,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以下简称郑果所)集成了果树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研发示范了果树苗木智能工厂化繁育等技术10多项,正在推动沂蒙山区果树产业转型升级。

  优化品种结构,提升老区果业竞争力

  果树产业是沂蒙山区人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蒙阴、沂水、平邑、费县、沂南等县果树产业均有较大规模,其中“蒙阴蜜桃”“沂水苹果”“沂南草莓”等区域水果品牌有很强的影响力。

  “近几年,品种老化、栽培模式落后、管理繁难、商品果率低、优质果品供应不足、农药化肥施用过量、劳动力成本急剧攀升等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果树产业高质量发展。”郑果所所长方金豹介绍说,为助力沂蒙山区果树产业发展,郑果所与老区的多个县市建立长期科技合作关系。

  2017年,郑果所与沂南县政府合作共建沂南试验站,立足沂南,面向沂蒙山区,依托研究所人才、资源和平台优势,着力解决区域果树产业发展面临的长期性、基础性、前瞻性问题。

  针对沂蒙山区果业现状,优化区域布局,使生产不断向优势区集中,形成具有区域和品种特色的果业发展格局,引进优良新品种,建立示范园,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先后示范推广了蟠桃、油蟠桃、软枣猕猴桃、早熟苹果等新优品种20多个。

  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显著提升优质果供给,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其中,油桃、蟠桃、油蟠桃等系列桃品种生产表现优异,成为桃中精品,收购价格屡创新高,如中油蟠7号果园收购价最高达40元/公斤。如今,郑果所选育的桃品种占沂蒙山区桃栽培面积25%至30%,占新发展面积80%。“绿贝”等软枣猕猴桃新品种、“华硕”等苹果新品种均表现适应性强、品质好、价格高,极具发展前景,为沂蒙山区果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集成绿色高效技术,全力支撑果业高质量发展

  郑果所围绕沂蒙山区果树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共性问题,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联合郑果所育种、栽培、植保、加工、质检5个创新团队,中国农科院果树所、植保所、灌溉所等3个兄弟单位,以及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临沂大学、蒙阴县果业发展中心、沂南县果茶站等多家单位,进行重点突破、集成创新,系统构建不同生态区域果树绿色发展技术模式。

  郑果所沂南试验站站长高登涛介绍说,我们主要围绕“优质、安全、简约、多样、高效”的技术主攻方向,以区域生态条件为基础,筛选适宜树种,加强品种更新、品质提升、熟期调整、绿色防控、简约种植、生态恢复等共性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

  针对沂蒙山区果树产业普遍存在的栽培模式落后、生产效率低、肥水利用率低、优果率低等问题,沂南试验站研究集成了标准化机械建园,矮化、抗性砧木应用,高光效、易管控树形构建,宽行密植,果园生草,水肥精准调控,花果标准管理等10类新技术,构建了省力化标准栽培管理技术体系。

  针对沂蒙山区果树苗木繁育体系落后,本地优质苗木供应缺乏的问题,沂南试验站开展了果树智能工厂化苗木繁育技术研究,创新集成了基质配比、插条剪截、插条催根、钵苗管理等苗木繁育关键技术,构建了本地区果树苗木工厂化繁育技术体系,从源头上为果树产业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在沂南县岸堤镇、铜井镇、马牧池乡等地建设了苹果、桃、猕猴桃、葡萄绿色标准化示范园,在蒙阴县垛庄镇建设了桃新品种标准化示范园,在莒县果庄镇建设了设施桃高效示范基地等,辐射带动区域果树产业发展。

  据当地部门测算,通过果树绿色生产模式,示范园化肥减施20%,农药用量减少30%,土壤理化性质有效改善,果园生态显著优化,果品品质明显提升,实现了每亩节本15%以上,亩增效益500元以上。

  打造田园综合体,扩大果业发展综合效益

  沂南县朱家林田园综合体是我国首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之一,具有现代农业先进的发展理念和较强的示范带动效应。

  方金豹说,近年来,郑果所在沂蒙地区引进各类果树新品种数十个,示范了十多项果树管理新技术,果树苗木智能工厂化繁育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了多项专利技术,研发集成了田园综合体果树发展模式。

  针对田园综合体果树发展需求,通过品种创新,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通过育苗创新,实现三季建园;通过栽培模式创新,实现果园环境优美,生态绿色,果树可观可赏,果实可品可尝;通过三产融合创新,实现果树与科普教育、旅游观光和康养休闲等产业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新四变五增”田园综合体果树发展模式:引进新品种,发展新模式,打造新业态;使果园变公园,市民变主人(认养),果品变礼品,农人变工人;实现乡村增绿、产业增值、企业增效、果农增收、游客增趣。

  “该模式及理念通过在朱家林田园综合体的实践完善,目前已在河北迁西‘花香果巷’田园综合体、河南舞阳贾湖田园综合体以及河南伊川建业绿色基地、郑州国盛农庄等多个农旅结合项目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高登涛说。

登陆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新闻
热点视频
专题推荐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