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汇川 2022-12-03 21:27
自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以来,汇川区便是众多工业企业落地遵义的首选地区,如今,积累了丰富工业底蕴的汇川正不断提质增效,培育多家“专精特新”企业,令传统工业格局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上世纪“三线建设”热潮中,一批军工企业落户汇川,中国航发贵州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发贵动)便是其一。
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航发贵动已成为贵州地区主要从事军用航空发动机专业维修企业。
如今,走进中国航发贵动钳焊车间,一个四四方方的“铁匣子”引人注目,这便是除军用航空发动机维修外,该公司经济效益新的增长点——军用飞机地面保障设备。
“我们生产的地面保障设备能够有效为飞机发动机、雷达等部件进行降温处理,是行业内独家产品,市场占有率达100%。”中国航发贵动钳焊车间员工丁永江表示,今年公司已陆续完成多台地面保障设备生产并交付部队使用,经过高低温测试等出厂检测后,目前生产的批次也将顺利交付。
从特定时代的三线企业,到如今依然服务于国防事业,中国航发贵动不仅厚植多年发动机维修专业底蕴,跟进匹配国内主流军用飞机发动机维修需求,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更响应国家战略,充分利用军工技术优势加强军民融合,为特种汽车、油田勘探设备等提供动力支持,实现由“专”到“新”的全面发展模式。
“公司在‘专精特新’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如地保设备突破技术难点实现量产,为部队全天候作战提供保障、发动机防腐涂层技术得到应用、叶片渗铝硅技术提升产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地方政府从资金、税务、技术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对我们‘专精特新’项目的资金扶持,让项目进展顺利。”中国航发贵动技术部党支部书记、副部长嵇强表示,今后公司将持续深耕航空发动机维修领域,与地方政府一道,为航空事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据统计,截至2022年8月20日,汇川区共有“专精特新”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代表着全区工业生产的先进力量。汇川区职能部门在培育、服务“专精特新”企业上积极作为,为全区工业经济再上台阶增添助力。
“针对‘专精特新’企业,我们组织党员建立服务专班,积极走进企业了解需求,通过政策宣传、项目申报、人才培育等工作方式孵化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为汇川工业经济助力。”汇川区工业经济局民营经济股负责人李必琴透露,目前,该局已协助全区1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请补助资金2450万元,接下来还将在企业的金融支持、改造升级、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方面狠下功夫,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记者:陈露 罗永红
本期编辑:任娅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