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5 17:36
提起鹤峰一中
这里是否会勾起你的美好回忆
这里是你的始点
更是你的出发点
坚持心中的微光
梦想在这里起航
让我们走进蒋涛的回忆……
▲蒋涛
鹤峰一中98(6)班学生,200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定居昆明,现在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工作。
踏上柏油路 不忘乡村路
作者:蒋涛
▲98(6)班高三年级春游
喜迎党的二十大之际,迎来了母校鹤峰一中建校80周年。亦友亦师的章程兄希望我能给在校的师弟师妹们分享点内容,虽然我婉言推辞,但人的情怀和情感,很多时候往往被另外的事物激发出来。和章程兄交流完的那个晚上,学生时代的很多记忆被唤起,我做了一个梦。梦醒后睡不着,犹豫着还是写点什么,想来想去,干脆就从分享这个梦开始吧:梦境中,一位长辈和我一起回到老家,待了段时间准备前往下一站,但我却总感觉要找一双更合适的鞋子。长辈先行出发了,我找了半天仍然没找着合适的鞋子,于是穿上老妈纳的布鞋,出门跟着他的脚印,沿着乡村公路也向下一站出发了......
▲一字排开的教室,你曾在这里上过课吗?
记忆中的乡村之路,坑坑洼洼,一路泥泞。现在的老家,得益于国家脱贫攻坚和公路“村村通”政策,已于2019年修通了乡村公路,这是25年以前的我从未敢想象的。幼时的我与邻居家的孩子们一起,从一年级开始,每天背着书包、带着午餐干粮往返于隔壁村读书,3公里坑洼泥泞的山坡小路上,每天都会留下大家浅浅的脚印。五年级时,我们转入离家15公里的老村乡中心小学就读,每周末回家取一次干粮。回家开心,背着干粮上学也开心,一路嬉笑玩耍。有时候下雨,我们会淋成落汤鸡跑回家,深深浅浅,留下的是我们前行的脚印。为什么五年级的我们背着一周的干粮还能跑着去学校呢?因为那时我们一周的干粮也就一升苞谷粉和一小点蔬菜,家庭条件好点的顺便捎上几个洋芋,或者一小瓶腊肉辣椒油,背篓都没装满,轻得很。从初一年级起,学校就比较远了,我们一般每两周回一次家,有一段乡村公路偶尔可以有好心的顺风车搭载我们一段,但绝大部分时间都靠“11号自行车”——步行1整天,才能从家里走到学校。我们长大了一些,背篓背的也重了一些,求学路上留下的脚印,也逐渐变深了,而我们求学上进的心也更加坚定。
▲这棵高大的桂花树是数代一中人的集体记忆
▲98(6)班红五月演唱会
25年前的那个夏天,我拿着鹤峰县第一中学的录取通知书,背着满背篓的干粮和一床棉被,在暴雨中走进了陌生而又“高大上”的一中校园,正式开启了在一中汲取营养的求学生涯。
高中学习是很辛苦的。按照学校的作息制度要求,我们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上早自习,每天上完白天的课程,晚上还得上自习,直到晚上10点左右才能去寝室休息;每周放一次假,仅仅半天,只能出去透透风。每学期才能回家一次,沿着那条留下了无数深深浅浅脚印的路,路程漫长,过程辛苦。虽然艰难,但当时大家都这样,很快也就习惯了。
高中学习是很开心的。我本不是一个好学生,还记得刚刚上小学时,由于学得缓慢、表现“笨拙”,启蒙老师曾和我父亲说,“不要送那个白痴来上学了,本来就穷,还浪费钱”,这个残酷的“判决”是现实的写照。想想父亲的沉默和叹息,看着身边人的努力,我慢慢开始珍惜学习的机会,生怕万一哪天父亲就不让我读书了。那段时间,每次从家里返回学校,走上那条留下了无数脚印的求学路,我都特别开心——我还能上学,真好!
高中学习是很幸福的。在班主任甘林、彭联生(文理分科前班主任)和语文老师邓端武及其他任课老师的悉心教育下,我虽不够聪明但是勤能补拙,成绩也得以名列前茅,一中给我免除了“昂贵”的部分学费,还给我机会与优秀的章程同学一起勤工俭学,既能挣得生活费又能与其取长补短,激励我不断鞭策自己“要努力”,要跟上优秀同学前行的脚步。
高中学习是很幸运的。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给予了我“只要你努力,就不用担心辍学”的兜底承诺;98届的刘心贝师姐给予了我宝贵指导并赠予很多辅导用书;81届徐师姐持续的关心关照、郭师兄的经济支持,尤其是郭师兄无意而我偶然关注并最终选定的大学专业,助我走上了电力行业的人生路。
▲第六届“创青春”全国赛农业农村组决赛风投团成员(左一为蒋涛)
在鹤峰一中求学的三年时光里,我和同学们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班级老师的带领下,在校园里留下了一排排从稚嫩青涩到逐渐成熟的脚印。那些深深浅浅,或清晰、或模糊的脚印,构成了我们无限美好的回忆,也指引我们走向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感恩那时的老师,盯关跟(盯着、关心、跟进)我们的学习,鼓励、督促我们一个个勤奋努力,不让任何一个人“躺平”掉队,更不允许任何人摆烂退出。于是我们这一届同学,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跟着前面50余届同学的脚步,又带着后面一届又一届的同学,以鹤峰一中这方成长的沃土为起点,怀揣着希望和梦想,从大山深处出发,走向了五湖四海和世界各地。
▲我和党旗有个合影
在当年的求学之路上踩出深深浅浅脚印的那些一中学子,有的已经退休,有的正在不同行业、各个岗位上拼搏奋斗,有的刚刚步入职场。前辈们在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中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今,我们这一届同学也早已加入建设国家的大军,虽然我们有的在中央,有的在地方,有的在家乡,但是大家都刚刚经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正在共同努力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如今鹤峰一中的校门
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始终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始终有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信念,始终有着“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期待。在新的征程上,衷心希望鹤峰一中的学子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良好学习环境,既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既直面困难又乐观自信,练就过硬的本领、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为建设家乡、报效祖国做好准备。入学时间虽然有先后,但成长进步没有先后。我们依靠自己的双脚,一步一个脚印去奋斗,就一定能不断进步。期待将来,在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征途上与更多一中的学弟学妹们相逢,共同书写一中的骄傲、时代的荣光。
▲看到如今的标准化操场,你是否记得当年在操场跑步后的尘土飞扬?
踏上柏油路,不忘乡村路。回到那个梦境,“穿上老妈纳的布鞋出发”,“跟着长辈的足迹”,“沿着乡村公路出发”,分明是在提醒我:走得再远,也不能忘了曾经走过的路,不能忘了是从哪里出发的,不能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不能忘了在崎岖的山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的那种决心和意志。今年是母校鹤峰一中建校80周年,祝愿母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新的征程,祝愿母校的学弟学妹们伴着新时代的节拍实现人生的新启航。
文字:蒋涛
【微观乡村振兴】黄盖淖镇扎实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助力人居环境整...
喜迎二十大|沽源县产业兴农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四川犍为:锤炼队伍实干本领 蓄力赋能乡村振兴
安徽天长镇村数字乡村平台初步搭建完成
崇信县:美丽乡村建设为农村增“颜”又提“质”
宁津多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即将完工
【乡村振兴进行时】锁住优势上产业 特色种养促振兴——青冈县新...
【乡村振兴进行时】任亮:摆脱“等靠要”致富谱新曲